中国月饼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滇式月饼

滇式月饼

孩子:中秋节就是放假吃月饼吗?宝妈:中秋节可以过得很有仪式感

中国月饼网2023-01-09滇式月饼临颍县月饼
苏州的月饼,临颍县月饼,雪窦山月饼,孩子:中秋节就是放假吃月饼吗?宝妈:中秋节可以过得很有仪式感,苏州的月饼,临颍县月饼,雪窦山月饼中秋节到了,如果不将中秋的意义灌输给孩子,孩子会认为中秋不过是一个可以玩3天的假期,对其并没有

孩子:中秋节就是放假吃月饼吗?宝妈:中秋节可以过得很有仪式感

孩子:中秋节就是放假吃月饼吗?宝妈:中秋节可以过得很有仪式感,

  苏州的月饼,临颍县月饼,雪窦山月饼中秋节到了,如果不将中秋的意义灌输给孩子,孩子会认为中秋不过是一个可以玩3天的假期,对其并没有特殊的感情,不利于文化的传承。

  在我们小时候,日历是一页一页地翻开,每天都把过去的一页撕掉,让新的一页展示一天。这个撕日历的任务是孩子们最愿意做的事情,通过这个活动,可以知道每天过的是哪一天,有什么节日即将到来。

  小时候很盼望中秋节,因为这个节日可以串门,能见到好久不见的表姐、表妹、表哥、表弟,可以吃到甜甜的月饼、酸甜的石榴,还有很多平时吃不到的肉类食物。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亲情、美食就是孩子们最盼望的。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孩子们通过大人的言行了解了中秋的重要性,传承了中秋的文化,对中秋是有感情的,所以对这个节日格外重视。

  现在的人们普遍工作比较忙,在中秋节这一天,有很多人不能像以前一样和家人团聚,也没有心思过节,传统思想就无法传递个孩子,让孩子对中秋节的认识变得淡漠。

  中秋节,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有责任将这个传统传承给孩子,在孩子心里埋下文化的种子。这就需要带孩子过一个有仪式感的中秋节,而不是让孩子认为“中秋节就是一个放假的日子,可以玩的日子!”

  仪式感是人们体现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向来重视仪式感,不能在我们这里就断了。

  法国童话《小王子》中,小王子问“仪式感是什么?”狐狸回答说“这也是一种早已被人忘却了的事,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其某一刻与其他时刻不同”……”村上春树说:仪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注重仪式感的人,即使生活得一地鸡毛,也能把日子过成漫天雪花。

  我们现在生活在城市森林中,工作多处于紧张疲惫状态,与人面对面的交流减少,一根网线解决了所有的交际问题,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淡,生活变得越来越乏味。一种普通的食物,如果加入一点佐料会变得美味无比,生活也是一样,不时找一个时机加点料,生活将变得有味道。

  中秋节,我们可以给孩子怎样的仪式感呢?作为家长,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氛围,让孩子对中秋节记忆深刻。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都把圆月看作是团圆的象征,能够唤起人们的思乡之情,这是一种情绪。“圆”素来有“完整”的意思,八月十五月圆之日,是人们向往的家庭团圆、享受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刻。

  我们要将这种团圆的观念传承给孩子,那就是带孩子回家和家人团聚。现在中秋节放假3天,使得很多朋友都能回家和家人团聚。在以前没有便利的交通条件,才让很多旅居在外的人思乡而不能回乡。现在交通便利,这些都不是问题。

  只要距离不是很远,没有十万火急的工作要处理,往返时间足够,就可以创造一切条件,带孩子回家。让孩子和很少见面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叔叔、舅舅、姑妈、姨妈相聚,共话团聚,增进感情。

  孩子的知识来源有多种途径,一方面来自社会、一方面来自学校、一方面来自家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教育人,有责任带孩子了解传统文化。

  中秋节,又称为仲秋节、八月节、月夕等,是我国重要的节日之一。中秋节源于唐朝,盛行于北宋。到了明清时期,中秋节已与元旦齐名,是中国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自古有祭月、赏月、拜月、观潮、燃灯、猜谜、玩花灯、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中秋节的神话传说有很多,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月饼起义等。中秋节的诗歌丰富多彩,“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月下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等。

  有传说认为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民为了庆祝农作物丰收,以“中秋”这一天作为节日。

  中秋节这段时间,很多果实都已成熟可以食用,像石榴、大枣等等,让孩子们亲手采摘这些果实,感受丰收的喜悦。

  这时也是螃蟹上市的季节,《红楼梦》中说“持螯更喜桂荫凉,泼醋擂姜兴欲狂!”很多家庭仍然沿用这一习俗,吃螃蟹时蘸醋和姜一起食用。

  《顺德县志》记载“八月望日,尚芋食螺”,中秋节也是食用田螺的最佳时期,也有一些家庭保留吃田螺的习惯。

  中秋节,也是桂花开得最旺盛的时候,很多家庭习惯闻着桂花的香气,共饮桂花酒共度中秋佳节。

  明朝《西湖游览志会》中记载:“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自古以来,都有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最传统的是五仁月饼,现在也有很多蛋黄、肉、莲蓉、枣泥、豆沙、玫瑰花等等不同馅料的月饼,还分酥皮、冰皮月饼。月饼花样繁多,可选择余地很大。

  现在虽然喜欢吃月饼的孩子很多,但是知道怎么做月饼的孩子很少,如果有条件要带孩子学做月饼,这是进行文化传承特别直接的做法。

  有很多心灵手巧的妈妈会准备一些食材,自己在家带孩子做月饼。也有一些机构,会组织多个家庭,集体做月饼。这些方式都很灵活,孩子在自己做月饼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对传统文化印象深刻。

  看了中秋晚会,发现可以让孩子充分感受中秋的气氛,这也是很有仪式感的事情。一般在重大节日时才有特别的晚会,比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可见整个社会对中秋节的重视程度。

  和春节晚会不同,春节讲究的是红红火火、热热闹闹,而中秋晚会讲究的是传统、大气磅礴,这种气势可以给孩子心灵的震撼。

  今天的晚会节目就很好,大宝主动要求观看,一直看到最后。节目中传统元素、亲情、爱国元素居多,流行元素占少数,对接触流行元素居多的孩子来说,是不可多得的教育机会,非常有意义。孩子在这个气氛中感受中秋,比我们说100句中秋多重要都强。

  凝妈悟语: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我们重视,孩子才会重视。不妨采用上述5种方法,带孩子过一个有仪式感的中秋节,让孩子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吧!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