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月饼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月饼资讯

月饼资讯

兔儿爷揽春_玉兔_北京_耳朵

中国月饼网2023-05-08月饼资讯月饼类别
一条和天下多少钱,月饼类别,月饼知识,兔儿爷揽春_玉兔_北京_耳朵,一条和天下多少钱,月饼类别,月饼知识正月初二凌晨,北京飘起了初雪,晨起,拉开窗帘,长阳体育公园高低错落的屋顶上和地面被薄薄一层白雪覆盖。,俗

兔儿爷揽春_玉兔_北京_耳朵

兔儿爷揽春_玉兔_北京_耳朵,

  一条和天下多少钱,月饼类别,月饼知识正月初二凌晨,北京飘起了初雪,晨起,拉开窗帘,长阳体育公园高低错落的屋顶上和地面被薄薄一层白雪覆盖。

  俗话说“瑞雪兆丰年”,一场细雪往往预示着来年的丰稔,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雪,凝雨说(悦)物者。”即,雪能使万物喜悦。由于闰二月的缘故,这一年又多出了十来天光阴,正好涵盖两个立春节气,有“一年两头春,双倍双喜春”之说。说白了,闰月就是为了节气和阴历能相互配合。

  癸卯兔接春这阵儿,尽管肆虐三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阴霾还未彻底消散,但是,在夜空翩翩起舞的礼花绽放声中,在前街后巷冉冉升腾的过年香味里,在喜庆氛围中氤氲着的烟火气中,在交通物流畅通有序、消费活力持续释放中,没有了静默,抛开了阻隔,熟悉的闹春气息终于回来了。

  吃罢晌午饭,拽着孙子辰辰坐地铁到安定门外大街地坛公园赶了一回“国潮春之约”集市。

  初春的寒冷在这个久违的民俗大集里不复存在,成千上万穿着鲜艳新衣的市民和游客三五成群,或携家带口,或与朋友邀约相伴,踏春游园。这里人头攒动,每个人的眼睛里都充满了“阳康”后的精气神。

  “买个兔儿爷玩玩吧!”在公园北门糖画、面塑、泥塑摊位前,辰辰拿着风车、举着糖葫芦,摘去了洁白的兔儿口罩,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些素白泥坯上两只长长耳朵、一张红红的三瓣嘴、一身彩绘华丽装束的泥兔造型物件。我伸长脖子一瞅,有骑着麒麟或鹿的,有骑着黑虎和狮子的,又有带莲花座、带云气纹的,还有背插靠旗、头顶伞盖的,各式各样的兔儿爷不胜枚举,眉宇间又透露着一丝傲气,栩栩如生。

  导购员见状,指了指付款二维码笑道:“让你爷爷刷手机带回去两个兔儿爷,好玩有趣,增添喜庆吉祥。”

  “要个骑着老虎的,要那个骑着梅花鹿的”辰辰的话语落地,摊主立即把两个印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吉祥大使”的手提袋送了过来。

  说起这兔儿爷,肯定很多人都不熟悉,它是流行于北京区域的一种传统泥塑手工艺品,用的材料为普通黏土泥,是用模子翻塑出来的,原理和“磕泥饽饽”一样。先把黏土和纸浆拌匀,填入分成正面和背面两个半身的模子里,待干透后倒出来,将前后身片粘在一起,配上耳朵,在身上刷层胶水,最后进行上色彩绘。

  想知道兔儿爷到底是什么模样,先一起品味老舍在《四世同堂》中的一段叙述:“粉脸是那么光润,眉眼是那么清秀,就是一个七十五岁的老人也没法不像小孩子那样地喜爱它。脸蛋上没有胭脂,而只在小三瓣嘴上画了一条细线,红的,上了油;两个细长白耳朵上淡淡地描着点浅红;这样,小兔儿的脸上就带出一种英俊的样子,倒好像是兔儿中的黄天霸似的。它的上身穿着朱红的袍,从腰以下是翠绿的叶与粉红的花,每一个叶折与花瓣都精心地染上鲜明而匀调的彩色,使绿叶红花都闪闪欲动。”这生动细致的描写让人情不自禁对此物心生向往,也对它所承载的京城味道充满怀恋。

  在以前的东四牌楼、前门五牌楼、后门鼓楼前等处,都有卖兔儿爷的摊子。作家舒乙回忆起那时满大街兔儿爷的情景,曾说:“童年时候兔儿爷就是中秋节的象征,没有了兔儿爷好像就不是中秋节。孩子们都得买兔儿爷,大家都觉得要是连兔儿爷都不买那还怎么得了。”

  “奶奶,这泥兔娃为何叫兔儿爷,怎么没有兔儿奶、兔儿爹?”排队去雍和宫觐香祈福那会儿,上幼儿园中班的辰辰提着兔儿爷,给奶奶拟了一道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的话题。

  “让骆驼爷爷给你说,他知道得民俗典故多”太太一愣,扭头瞧了瞧我,说:“你给孙子普及一点知识吧!”

  其实,这位威风凛凛的将军是个女扮男装的“花木兰”,称呼了几百年的兔儿爷,其实是位兔儿奶奶,是一个救人于危难之中的治病天使。

  为何“兔儿奶”会是男儿的形象呢?据说有一年京城闹起了瘟疫,死了好多人,家家都吓得惶恐不安。这时,消息传到了广寒宫中,嫦娥仙子在当年中月亮最圆最大的晚上,派玉兔携带灵丹妙药下凡给百姓治病。但玉兔是“女儿身”,不得随意抛头露面,只好去寺庙里借来了神像的盔甲,打扮成爷们的样子,去挨家挨户送药。为尽快给更多人治病,玉兔将麒麟、鹿、老虎和狮子等当坐骑,迅速跑遍了京城内外。很快,人间这场瘟疫浩劫消退了下去,就在玉兔去还衣服的时候,累倒在了庙门外旗杆下,露出了原形,黎民百姓这才知道治病救人的便是天上来的兔神。

  接下来,为纪念降服瘟疫的玉兔,人们按照月宫里的玉兔形状,把它进一步艺术化、人格化,乃至神化之后,用泥块塑造了身穿金甲、脚蹬朝靴、背插靠旗的兔首人身装扮,或坐或立,或捣杵或骑兽,竖着两只高高大耳朵,明确其月宫捣药者身份。

  从此后,每年中秋节,北京城里家家户户都会请上一尊泥塑的“兔儿”且称之为“爷”,奉上瓜果点心,恭而敬之地供起来,不忘其出手相救之恩德。

  这虽然是个传说,但证明了人们很早就对月宫兔神的崇拜和对玉兔会给人间带来吉祥安康的认定。

  借用彩塑(兔儿爷)第四代传承人双彦的话说,兔儿爷是北京地区独有的一个民俗吉祥物,“它手里拿着的捣药杵就代表一种护卫”,它过去寓意着去病除灾、保佑健康之意,祈盼来年健康吉祥。现如今,兔儿爷更多的是承载着人们对健康平安、人丁兴旺的祈盼。成为人们过年逛庙会、逛文创店时喜欢选购的伴手礼。

  明朝人纪坤的《花王阁剩稿》记录:“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 又《北京岁华记》记载:“市中以黄土博成,曰兔儿爷,着花袍,高有二三尺者。”这是最早的关于兔爷的记载。这表明,明代中叶以后,民间中秋已有在祭月之际摆兔爷的习俗。

  另据徐柯在《清稗类钞》中说:“中秋日,京师以泥塑兔神,兔面人身,面贴金泥,身施彩绘,巨者高三四尺,值近万钱。贵家巨室多购归,以香花饼果供养之,禁中亦然”,可见兔儿爷在清朝末期极受欢迎。

  走出那神话传说,归回到世俗中来。从明代末期北京诞生了兔儿爷形象,到清代达到鼎盛。升华“兔文化”内涵的,当属神话故事“嫦娥奔月”。由于兔子的温顺善良与可爱,从世间升仙到月宫上的嫦娥,选择相伴的动物便是兔子。兔子因此也成了仙,后被世人称作“玉兔”。“玉兔捣药”还下凡到人间送医上门,为百姓解除病痛,遂又被民间尊称为兔儿爷。

  如果在满月之夜看月亮,月中的阴影似踞坐的兔形,两只长耳依稀可辨。后人附会成了月宫玉兔,是广寒仙子嫦娥的宠物。所谓“女不祭灶,男不祭月”,月宫嫦娥是女子,老北京的中秋祭月活动也由女子主持。

  值得一说的是,兔儿爷不光是老北京人祭月时的偶像,祭月后就转给孩子们当玩具。这种将大雅大俗的特点集于一身的民俗用品唯有兔儿爷,这正是北京人实用主义信仰的体现。

  不过,有民俗学者认为兔儿爷源于中秋“月光神码”中的玉兔形象。“月光神码”是旧时中秋节时充作神位的一种木刻版图画,上面印太阴星君以及捣药玉兔,人们拜月祭祀后焚毁。《帝京景物略》载:“纸肆市月光纸,绩满月像,趺坐莲华者,月光偏照菩萨也。华下月轮桂殿,有兔杵而人立,捣药臼中。纸小者三寸,大者丈,致工者金碧续纷。”月光纸之于中秋,恰似过春节贴的年画。月光纸中的玉兔惹人喜爱,后来有人照着月光纸上的玉兔形象,用泥做成了塑像,乃有了兔儿爷物件。

  清代光绪朝的 《京都风俗志》八月十五条:日间市中,以土塑兔儿像,有顶盔束甲如将军者,有短衫担物如小贩者,有坐立起舞如饮酒宴乐者,大至数尺,小不及寸,名目形相,指不胜数,与彩画土质人马之类,罗列高架而卖之,以娱小儿,号为兔儿爷。

  话说回来,兔儿爷的坐骑也各有来头的,多以神兽为坐骑,不同的坐骑有不同的吉祥含义。麒麟代表子孙满堂,瑞虎能“驱邪”,大象寓意“吉祥如意”,葫芦则是“福禄”的谐音。无论是百兽之王的虎,还是力大无穷的象,甚至天上的神兽麒麟都成了兔儿爷的胯下坐骑,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有力地彰显出老北京人乐观豁达、风趣幽默的生活和处世哲学。

  至于管兔儿奶奶叫兔儿爷,这和北京儿化语有关。老北京人很讲究“爷”这词,无论是遛弯或逛街,“张爷李爷赵爷”不绝于耳,乃是不称“爷”字不开口,见到谁都称爷。北京人口中的“爷”与 书面语“爷”并非一回事儿。在书面语言中其最初指“父亲”,在以后的口语中更多地指“祖父”。而北京话中的“爷”字则是一个敬语,或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打招呼时的礼貌用语。除了对年长者的尊敬,也含有对其才华或德行的肯定。

  “爷”这称谓在这种时候和辈分没什么关系,就是一种尊称而已。于是乎,有恩于百姓、又深受大家喜爱的玉兔也得了一个“爷”的雅号。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兔儿爷又在北京庙会亮了起来,它唤醒了一个久违的记忆。

  在回房山的车上,辰辰说,在兔儿爷背后插一杆令旗干么?这是因为玉兔累倒在庙门口时,背后有一杆令旗,是兔神救治京城百姓疫病的象征,而这正是歇后语“兔儿爷的令旗——单挑儿”的来由。

  逛地坛文化集市回家后,已是夜晚,辰辰把两个兔儿爷放在玩具柜显要位置,一直缠着我问兔儿爷的前世今生,还要奶奶和面做个面粉兔儿爷。而且还背诵刚学的唐代诗人李白的《古朗月行》:“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鸟,天人清且安。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晋代张浚的《白兔颂》,将白兔赞美成祥瑞之物,唐代的蒋防为兔作《白兔赋》,韩愈甚至还专门为兔毛笔立传,可见兔子在古代就人见人爱,不仅成为诸般美德与智慧、神奇与超凡的精灵化身,而且深深融入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之中。

  纵观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兔儿爷的款式也随着时代车轮滚滚向前,所含的文化主题正在发生变化,把所具有的亲情、团圆等美好感情,融入了北京人迎春纳福的气氛当中。除了传统造型,还有卡通型、漫画型、传统与时尚结合型,以及大小吉祥兔儿爷摆件、兔儿爷冰箱贴、兔儿爷钥匙扣、兔儿爷书签......千姿百态的样式变得时尚了很多,增加了许多现代元素,更符合现代人的心意,这道出了兔儿爷至今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尤其与百姓生活的密切关联。你瞧!北京印迹的卡通形象“小印”就是以兔儿爷为原型,融入京剧元素而来的。

  春回大地千山秀,日暖神州万物荣。以往常常在八月十五才显露真容的兔儿爷,也抛下了高冷范儿,在浓郁的年味中“下凡”了。在新潮时尚的购物中心,在春韵十足的庙会中,到处都能看到它的“飒爽英姿”。

  正月初四凌晨,落笔这篇文稿时,辰辰抱着毛茸茸的布艺兔儿睡得正香,嘴上挂着甜甜的笑意,还能听见轻轻的呼噜声,犹如一只可爱的“兔儿爷”。此情此景,有感而发,即刻诞生了“兔儿爷揽春”这个标题。

  好歌印记——留住声音的精彩,品味好歌婉转悠扬的音符,解读金曲背后最难忘的旋律。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