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月饼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广式月饼

广式月饼

中秋夜 人月圆才叔月饼

中国月饼网2023-05-08广式月饼酥皮月饼视频
才叔月饼,酥皮月饼视频,黑豆沙月饼,中秋夜人月圆才叔月饼,才叔月饼,酥皮月饼视频,黑豆沙月饼中秋,月满人团圆,诸多应节的美食当中,月饼是当之无愧的“主角”。入夜,一块酥而不腻的月饼,一大桌妈妈做的饭菜,一轮皎洁而无暇的明月,

中秋夜 人月圆才叔月饼

中秋夜 人月圆才叔月饼,

  才叔月饼,酥皮月饼视频,黑豆沙月饼中秋,月满人团圆,诸多应节的美食当中,月饼是当之无愧的“主角”。入夜,一块酥而不腻的月饼,一大桌妈妈做的饭菜,一轮皎洁而无暇的明月,合奏出一曲名为“团圆”的乐章,流淌着专属于“家”的甜蜜味道。

  传统五仁月饼是通化县大泉传统手工月饼生产作坊的招牌。每到中秋,工人们早早采购大量食材,精心制作出一块块美味月饼。

  在这里工作多年的月饼师傅李丹说,她们提前三个月就开始做准备:“老五仁月饼馅儿用的都是新鲜食材,瓜子仁、花生仁、黑芝麻、白芝麻、青红丝、东北纯野生山核桃仁。我们的青红丝是用陈皮做的,有解腻、去火的作用。”

  纯手工和面、和馅,将裹好的面团放入木质的月饼模具、挤压成型,拍出花纹,摆入烤盘,再用鸡蛋打成的浆刷刷表面。一番操作下来,烘烤出的月饼表面发红发亮,衬着浓浓的香味儿,让人垂涎欲滴。

  “我们的月饼皮都是用五得利面粉和新鲜的鸡蛋,大豆植物油,不加一滴水和面。蒸熟了以后手工包馅,用炭火炉给大家烘烤出来的,都是炭烧系列。今年我们推出了一款大榛仁月饼,都是选用手工精品榛仁。”

  说起月饼的制作过程和原料选用,李师傅如数家珍。在她眼中,这些月饼不仅仅是节日里的一道美食,更是一代代匠人打磨的作品,包裹着汗水和巧思,寄托着心意和祝福。

  王海瑞说,这还要感谢网络,只要东西好,销量不用愁:“现在几乎是全国销售,几年前想都不敢想还能卖至全国,那时候卖两个省就觉得挺好了。”

  被王海瑞卖到几近断货的就是传统手工制作的“大泉月饼”。对于久居通化县的当地人来说,这种月饼不仅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吃食,更承载了几代人难忘的回忆。

  今年38岁的王海瑞是“大泉月饼”的传承人:“产品总共有两大类,面包和月饼,大约有十个品左右。我一直在坚持用老工艺调和出老百姓最喜欢的口味,这也是一种传承。最经典就是老五仁,酥皮,入口即化。”

  王海瑞说,从自己记事儿起就跟着家中长辈制作、销售月饼。近百年时间里,他们传承的不仅仅是一种手艺和味道,更是祖祖辈辈积累下来的经营理念和处世之道。

  坚持传统做法,研究质量、研究口感、研究市场,一步步运作,王海瑞踏实肯干,不断将月饼厂房扩大。直到2014年,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并注册了“大泉”月饼品牌。

  “接到身在外地的家乡人打来的电话,听到他们说喜欢这种记忆里的味道时,我特别感动。无论企业怎么样,这个老味道我必须得坚持做下去,不能丢了老祖宗留的东西。”一路走来,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唯有老月饼的做工与味道始终如一。

  2021年,大泉月饼被评为“通化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王海瑞把从县里领来的认证牌子挂在了办公室最显眼的地方,时刻提醒自己坚守初心。他的目标是把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月饼手艺升到国家级:“得到国家的认可时,我的心愿也就达成了,这才叫做真正的传承。”

  当然,在保证真材实料,手工制作的基础上,王海瑞也早早搭上了互联网销售的快车,更紧跟线上直播带货潮流,将老月饼打造成“网红食品”,成功打入年轻人的消费市场:“电商时代到来了,每天在线上直播带货能发出去两三千件,多的时候五六千件。”

  “口感好,不太甜,还香,不粘牙。十多年来,我每年都来买。”专程从通化市驱车赶到通化县的杜砚国,一口气买了四箱刚出炉的老式五仁月饼。杜砚国说,每年中秋,家人都只吃这里的传统月饼,仿佛少了它,节日都失了味道。

  然而,随着时代发展,月饼的种类越来越多,制作手法越来越奇特,新鲜口味更是层出不穷。诸如冰皮月饼、榴莲月饼、海味月饼甚至茶叶月饼、榨菜月饼……似乎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出的。

  乐于尝试新鲜事物的“00后”女孩儿童欣就品尝过许多“奇怪”的月饼:“我在网上买过一种韭菜月饼,饼皮是绿色的,里边包着韭菜鸡蛋,感觉就是饺子和月饼的混搭。还有螺蛳粉月饼、小龙虾月饼、老干妈月饼,好多,一听名字就特别好玩,吃起来就也还行。感觉万物皆可做月饼,挺有趣的。”

  虽然“画风”日渐跑偏,口味过于“奇葩”,但月饼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载体,在与时俱进,迎合市场的同时,绝不能失去传承中秋习俗的内涵。

  中秋夜,人月圆。一块月饼,让耄耋长辈吃出情怀故事,垂髫稚子尝到历史文明。这,便是它穿越千百年岁月延续至今的意义所在。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