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这家超60年的老字号饼家藏着四代传承的传统味道
顺德这家超60年的老字号饼家藏着四代传承的传统味道
顺德这家超60年的老字号饼家藏着四代传承的传统味道,鲜肉月饼热量,吃月饼的来历,设计月饼,
中秋节前夕,位于勒流黄连社区萧地大马路的天元饼家一楼店面迎来了很多买月饼的街坊。莲蓉双黄、粒粒红豆、流心、五仁……不同口味的月饼,有着各自的粉丝。而在楼上的生产间,陈启智和其他员工埋头制作,将顺德传统中秋味道揉进月饼里。
事实上,从农历六月起,陈启智的工作和生活几乎就围着中秋月饼转。包装、选料、做月饼,亲力亲为。今年35岁的他,过去从没想过会从爸爸陈国辉手上接棒,成为一家有着66年历史的老字号饼店的负责人。今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传承故事。
天元饼家的前身是始创于1956年的“天元茶楼”,一盅两件、亲朋聚餐,这家岭南特色茶楼深受当地人欢迎。
1989年,陈国辉承包了天元茶楼。1996年,天元茶楼转型,保留了当时的中西点点心部,改名为天元饼家,向传统的饼食发展,鸡仔饼、沙琪玛、中秋月饼、嫁喜礼饼等传统点心及礼节饼食很受街坊们欢迎。
“一入行就做到退休,没有办法不喜欢。”外公是做饼的老师傅,母亲是当时少有的糕点女师傅,家庭氛围耳濡目染,从小便跟随父母进入勒流饼社当学徒的陈国辉,十几岁就入行,与面粉打上了交道,并一直坚守至今。
看着面粉经过自己的双手,变化成不同的形状、不同的口味,陈国辉越来越离不开做饼。而他在传统饼食制作上的匠心,以及收获的快乐,也在影响着自己的下一代。
“有一天,爸爸突然跟我说,要不要回来接手饼铺,我不回去的话,他再做几年就退休了……”大学毕业后,陈启智从事着外贸销售工作,在2014年左右,听到爸爸的说话后,他心里很不是滋味。饼铺的点心是很多勒流人熟悉的味道,陈启智一方面担心自己“接不住”这个老字号,另一方面,不想看到这个传统味道消失。
“街坊们都吃惯了这个口味,而且这个手艺从外曾祖父一直传到我爸爸这里,如果丢失了会很可惜。”2015年,陈启智决定辞去工作,回到店里从小学徒开始做起,“小时候就经常跟着爸爸在饼铺,那个时候是‘打杂’,现在是真的要一步一步地学”。
事实上,爸爸陈国辉一直是有“私心”的,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带着他到饼铺,一是因为中秋旺季确实很忙,所以把孩子带在身边,二是希望孩子从小也接触做饼。在他看来,学一门手艺能养家活口,又能把传统手艺传承下去。
切开一块五仁月饼,核桃仁、橄榄仁、杏仁、瓜子仁、芝麻仁、糖冬瓜、椰丝、花生、桔饼、桔丁……十几种配料清晰可见。
很多人都说五仁月饼是最讲究的,真材实料,骗不了人。在陈启智看来,做饼、做事也是一样的,只有真的扎进去做,才能把事情做好,好吃或者不好吃,是骗不了人的。
熬糖浆是关键的第一步,月饼皮是不是油润有光泽,就看糖浆好不好。然后是开皮、捞馅、包馅、印模、烘烤、静置,每一个步骤最不能缺的,就是用心。
陈启智刚开始学做饼时,陈国辉就把几十张饼食配方塞给他。“都是入行之后陆续写下的,有些是近几年改良后写的,”陈国辉说,以前学做饼时,很多时候要靠自己用心观察,也遇到过很好的师父,对其知无不言,他也希望能把自己学到的全部教给下一代。
说起这些配方,陈启智笑说一方面觉得感动,另一方面也能看出两代人的不一样,“配方上的单位,全是‘斤’‘两’‘钱’,而现在我们习惯用的是‘千克’‘克’,所以每一张都要‘翻译’。”
两代人的碰撞,是朝着让饼食变得更好的方向去。今年,陈国辉到了退休的年龄,但依然几乎每天都会到饼铺做饼,“做惯了,停不下来。有时看到新的配方,也会问问他,自己也要不断更新。”勤勤勉勉、用心做饼,陈启智从父亲的一言一行里,感受到上一代人对传统手艺的热爱,以及对事业的尊重与付出,“我会一直以爸爸作为榜样,努力做好饼食传承。”
陈启智坦言,父亲不会直接告诉他“做得很好”或者“做得不好”,所以他会以自己心中的准则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当一盘饼做得有他的水准,我就会觉得很有成就感,这是我做饼日常的快乐。”
月饼、猪仔饼、鸡仔饼……如今做起这些传统饼食,陈启智已经得心应手,而他付出的努力,陈国辉都看在眼里。“做饼是挺辛苦的,看着他能坚持下来,自己也觉得很安慰,”陈国辉说,饼食传承需要很用心,希望这门手艺能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对于做饼手艺,陈国辉一直默默传授,而对于饼铺的经营,他很早就开始放手给儿子去做。
2018年,陈启智将天元饼家从过去的“小作坊”升级为连元食品有限公司,经相关专业部门审核,取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在秉承了传统手艺的基础上,加入新思维,从生产流程、产品包装、产品销售等方面进行创新。2021年,天元饼家被认定为“佛山老字号”。
近年天元饼家推出了姜汁莲蓉月饼、咖啡流心月饼等新口味的月饼。图为陈启智将蛋黄放进莲蓉中制作成月饼馅料。
对于“天元”未来的发展,陈启智想引入茶饮元素、咖啡元素,打造一个新的饼食空间。在他看来,新一代的消费者和过去有着很多不同,他希望让传统饼食也能和西式蛋糕一样,能搭配茶饮、咖啡,坐下来慢慢品尝,让更多年轻人感受到老字号也在不断焕发生机。
对于很多人来说,赏月圆、品月饼是过中秋的正常打开方式,而对于陈启智一家来说,几代人一起为传统坚守,也是一种团圆。生产间里传出的敲模具的响声,仿佛是舞狮时听着的鼓点,一声一声,直抵人心,带着他们在传承老手艺这条路上笃定前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中秋节前夕,位于勒流黄连社区萧地大马路的天元饼家一楼店面迎来了很多买月饼的街坊。莲蓉双黄、粒粒红豆、流心、五仁……不同口味的月饼,有着各自的粉丝。而在楼上的生产间,陈启智和其他员工埋头制作,将顺德传统中秋味道揉进月饼里。事实上,从农历六月起,陈启智的工作和生活几乎就围着中秋月饼转。包装、选料、做月饼,亲力亲为。今年35岁的他,过去从没想过会从爸爸陈国辉手上接棒,成为一家有着66年历史的老字号饼店的负责人。今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传承故事。
天元饼家的前身是始创于1956年的“天元茶楼”,一盅两件、亲朋聚餐,这家岭南特色茶楼深受当地人欢迎。
1989年,陈国辉承包了天元茶楼。1996年,天元茶楼转型,保留了当时的中西点点心部,改名为天元饼家,向传统的饼食发展,鸡仔饼、沙琪玛、中秋月饼、嫁喜礼饼等传统点心及礼节饼食很受街坊们欢迎。
“一入行就做到退休,没有办法不喜欢。”外公是做饼的老师傅,母亲是当时少有的糕点女师傅,家庭氛围耳濡目染,从小便跟随父母进入勒流饼社当学徒的陈国辉,十几岁就入行,与面粉打上了交道,并一直坚守至今。
看着面粉经过自己的双手,变化成不同的形状、不同的口味,陈国辉越来越离不开做饼。而他在传统饼食制作上的匠心,以及收获的快乐,也在影响着自己的下一代。
“有一天,爸爸突然跟我说,要不要回来接手饼铺,我不回去的话,他再做几年就退休了……”大学毕业后,陈启智从事着外贸销售工作,在2014年左右,听到爸爸的说话后,他心里很不是滋味。饼铺的点心是很多勒流人熟悉的味道,陈启智一方面担心自己“接不住”这个老字号,另一方面,不想看到这个传统味道消失。
“街坊们都吃惯了这个口味,而且这个手艺从外曾祖父一直传到我爸爸这里,如果丢失了会很可惜。”2015年,陈启智决定辞去工作,回到店里从小学徒开始做起,“小时候就经常跟着爸爸在饼铺,那个时候是‘打杂’,现在是真的要一步一步地学”。
事实上,爸爸陈国辉一直是有“私心”的,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带着他到饼铺,一是因为中秋旺季确实很忙,所以把孩子带在身边,二是希望孩子从小也接触做饼。在他看来,学一门手艺能养家活口,又能把传统手艺传承下去。
切开一块五仁月饼,核桃仁、橄榄仁、杏仁、瓜子仁、芝麻仁、糖冬瓜、椰丝、花生、桔饼、桔丁……十几种配料清晰可见。
很多人都说五仁月饼是最讲究的,真材实料,骗不了人。在陈启智看来,做饼、做事也是一样的,只有真的扎进去做,才能把事情做好,好吃或者不好吃,是骗不了人的。
熬糖浆是关键的第一步,月饼皮是不是油润有光泽,就看糖浆好不好。然后是开皮、捞馅、包馅、印模、烘烤、静置,每一个步骤最不能缺的,就是用心。
陈启智刚开始学做饼时,陈国辉就把几十张饼食配方塞给他。“都是入行之后陆续写下的,有些是近几年改良后写的,”陈国辉说,以前学做饼时,很多时候要靠自己用心观察,也遇到过很好的师父,对其知无不言,他也希望能把自己学到的全部教给下一代。
说起这些配方,陈启智笑说一方面觉得感动,另一方面也能看出两代人的不一样,“配方上的单位,全是‘斤’‘两’‘钱’,而现在我们习惯用的是‘千克’‘克’,所以每一张都要‘翻译’。”
两代人的碰撞,是朝着让饼食变得更好的方向去。今年,陈国辉到了退休的年龄,但依然几乎每天都会到饼铺做饼,“做惯了,停不下来。有时看到新的配方,也会问问他,自己也要不断更新。”勤勤勉勉、用心做饼,陈启智从父亲的一言一行里,感受到上一代人对传统手艺的热爱,以及对事业的尊重与付出,“我会一直以爸爸作为榜样,努力做好饼食传承。”
陈启智坦言,父亲不会直接告诉他“做得很好”或者“做得不好”,所以他会以自己心中的准则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当一盘饼做得有他的水准,我就会觉得很有成就感,这是我做饼日常的快乐。”
月饼、猪仔饼、鸡仔饼……如今做起这些传统饼食,陈启智已经得心应手,而他付出的努力,陈国辉都看在眼里。“做饼是挺辛苦的,看着他能坚持下来,自己也觉得很安慰,”陈国辉说,饼食传承需要很用心,希望这门手艺能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对于做饼手艺,陈国辉一直默默传授,而对于饼铺的经营,他很早就开始放手给儿子去做。
2018年,陈启智将天元饼家从过去的“小作坊”升级为连元食品有限公司,经相关专业部门审核,取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在秉承了传统手艺的基础上,加入新思维,从生产流程、产品包装、产品销售等方面进行创新。2021年,天元饼家被认定为“佛山老字号”。
近年天元饼家推出了姜汁莲蓉月饼、咖啡流心月饼等新口味的月饼。图为陈启智将蛋黄放进莲蓉中制作成月饼馅料。
对于“天元”未来的发展,陈启智想引入茶饮元素、咖啡元素,打造一个新的饼食空间。在他看来,新一代的消费者和过去有着很多不同,他希望让传统饼食也能和西式蛋糕一样,能搭配茶饮、咖啡,坐下来慢慢品尝,让更多年轻人感受到老字号也在不断焕发生机。
对于很多人来说,赏月圆、品月饼是过中秋的正常打开方式,而对于陈启智一家来说,几代人一起为传统坚守,也是一种团圆。生产间里传出的敲模具的响声,仿佛是舞狮时听着的鼓点,一声一声,直抵人心,带着他们在传承老手艺这条路上笃定前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相关文章
- 妙百睿幼儿园全体师生喜迎中秋佳节感受传统文化
- 探浙江网红月饼制作基地:生产数字化产品拼创意
- 津沽记忆博物馆收藏月饼模具:小模子 大寓意
- 老字号里的中式糕点排不上队的新网红
- 佛山倡议过绿色中秋月饼包装回收再利用
- 月饼新国标迎“首秀” 乌鲁木齐月饼更显新疆特色
- 上海明天广场JW万豪酒店推出地道风味蟹粉鲜肉月饼传递JW非凡款待
- 今年月饼 “瘦”了包装“胖”了口味
- 安徽巢湖经开区市场监管局开展中秋月饼市场整治规范专项行动
- 天价月饼悄然退市 长沙市场散装月饼走俏(图)
- 月饼放家中“珍藏”9年没坏?营养学专家:或添加多种防腐剂 资讯
- 一周食品行业动态:康师傅上半年增收不增利麦趣尔被罚没7351万元
- 【教师管理】福建复茂食品有限公司向城厢区全体教师赠送月饼公益活动
- 封面评论 月饼“节俭风”轻装上阵减少浪费减轻负担
- 月饼有7种吃法?彩虹合唱团穿古装“魔性”月饼歌刷屏了!
- 我们找了14个外国人测评发现竟然有比五仁月饼更
- 阿里巴巴工程师“抢月饼”被开除 知乎上炸了锅
- 魔都必品面包房TOP15!
- 投递员送邮件还要卖月饼?多地邮政员工都说接到了销售任务!上级领导:一经查实将严肃处理!
- 上海君梦信息一个月饼的排版故事记忆中的味道总是让人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