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国宝”(一):月饼的远古秘密和四大门派的爱恨情仇
舌尖上的“国宝”(一):月饼的远古秘密和四大门派的爱恨情仇
舌尖上的“国宝”(一):月饼的远古秘密和四大门派的爱恨情仇,比较出名的月饼品牌,广式月饼制作方法,做月饼步骤月饼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商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北宋时,月饼在宫廷内流行,称作“宫饼”。但也流传到民间,俗称“小饼”和“月团”。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在北宋时期被正式定为中秋节,从此,沿袭商周时期的官方祭拜月亮的习俗就演变成民间赏月祭月的娱乐活动。
苏东坡《留别廉守》中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记载,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月饼的定义才有了雏形。
传说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靠月饼隐蔽的传话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月饼由此诞生。
明朝人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里说:“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是夕,人家有赏月之燕,或携榼湖船,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清楚地刻画了当时杭州一带的中秋习俗。
到了清代,中秋吃月饼已经很普遍了,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
到了现代,月饼的制作工艺已经多种多样,口味也早已经放飞自我~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吃不到。有些月饼的设计还极其巧妙地融入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和风土人情,赋予了月饼更深层次的涵义。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既然月饼文化开始流行,那么全国各地的势力自然纷纷崛起,如今已经发展出了京、广、苏、滇四大派系。
广式月饼起源于广东一带,皮薄馅多,以精致的外表及丰富的馅料为卖点,虽然是发展较晚的月饼派系,但却迅速占领全国大量市场,成为主流月饼。
它还有个特点,想做多大有多大,想塞什么料就塞什么料,可塑性极强。可能这就是他能称霸市场的原因吧~
京式月饼,历史最为悠久的月饼派系,酥皮,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冰糖等为馅,香松柔腻。(PS:为啥我想起了外婆喜欢的水晶饼?)
虽然古老,但表皮较厚,用料限制较大,所以无法在全国各地获得人民的喜爱,目前在京津冀一带流行。
苏式月饼,与京式月饼一样是酥皮月饼,但表皮较薄,非常酥脆,而且个头较小。苏式月饼并不止是当成节日食品,在江浙一代还偶尔用来当作普通糕点,个小味足,就茶而食,也是一种雅趣。
但因为其纯手工制作及外观样式的短板,民国时期与广式月饼在上海的市场争夺战中败下阵来,从此再也没有赢过。
滇式月饼,其实它本身不叫滇式月饼,是云南的传统面点“云腿包子”,与以上几位派系不同的是,他是荤系出道,肉馅是他的特点。
它用云南的火腿精肉切成碎丁,混以蜂蜜、精糖包馅、外形扁圆略像包子,可惜的是口味较为单一流行的区域较小,安居一隅当个小财主。
相关文章
- 元宇宙天价月饼出现 部分数字月饼市场价超一万
- 预制菜概念股“嗨了”万亿风口下谁手里“筹码”最多?
-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20字左右
- 中秋节诗词朗诵十首_绝美的中秋诗词
- 【活动回顾】有营分享会——DIY冰皮月饼
- 传统月饼制作全过程分享几种口味馅料的做法不复杂一看就会
- 月饼皮的做法及配方数字月饼高达数量
- “数字月饼”叫价高达数万元 月饼行业市场深度调研2022
- 临近中秋我给婆婆送月饼听老公咳嗽一声后我拿着月饼转身就走
- 中秋将至今年中秋不一般牢记3不拍3不做3不吃的忌讳
- 中秋习俗 中秋节的起源发展
- 中秋节月饼手绘插画月饼有哪些式
- 长沙桔园社区开展“月映山河饼成心意”月饼DIY活动
- 一块月饼吃出8种味道这样的月饼你吃过吗?
- 月饼的来历故事简写佛山月饼品牌排行榜
- 官场微小说:无眠中秋节诗句古诗
- 甜月饼吃的人牙疼换成咸的好开胃加了鲜肉和蛋黄真的太好吃了
- 一起动手做月饼 感受两岸一家亲
- 清镇市市场监管局四措并举护航月饼市场安全
- 月饼界的绝代双骄-美心流心奶黄月饼和大班冰皮月饼吃货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