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月饼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滇式月饼

滇式月饼

为什么月饼DIY在社区这么火

中国月饼网2023-05-01滇式月饼月饼开售
月饼主板,月饼开售,月饼猫爪,为什么月饼DIY在社区这么火,月饼主板,月饼开售,月饼猫爪“八月十五月儿圆,爷爷为我打月饼……”月饼是中秋节的经典标志:有些爱,像藏在月饼里的甜馅,越嚼越甜;而有些爱,躲在生活的细节里,是陪

为什么月饼DIY在社区这么火

为什么月饼DIY在社区这么火,

  月饼主板,月饼开售,月饼猫爪“八月十五月儿圆,爷爷为我打月饼……”月饼是中秋节的经典标志:有些爱,像藏在月饼里的甜馅,越嚼越甜;而有些爱,躲在生活的细节里,是陪伴,是团圆。

  临近中秋,我市不少社区飘起了月饼的香味。越来越多的社区选择月饼DIY制作迎接中秋节。从买着吃到做着吃,优秀传统文化在生活里“闪光”。越来越多的传统节日像中秋节一样,找到适合时代的存在方式,挖掘出适应现代生活的新价值,被赋予喜闻乐见的新仪式,找回我们的节日自信。

  9月14日上午,金华开发区西关街道婺星社区,50多名居民在老师的带领下做起了婺式米月月饼,尽管戴着口罩,但遮不住迎中秋的喜悦。

  “这种月饼我吃过,动手做是第一次。”55岁的周锦芳兴致勃勃地将芝麻馅包进米面皮当中,用模子按出了一个图案精致、小巧的月饼。她听社区干部黄笑芳介绍,婺式月饼的灵感来自800年前的古婺糕点,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小小的一个月饼传递的是我们金华本土的文化啊。”她说要和家人一起分享自制的婺式米月饼。

  “以前的月饼都是买着吃,现在能在社区跟大家一块动手做月饼,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居民阎贤今年69岁了,动起手来也不含糊。“其实我在家里不怎么进厨房,这次做的月饼一定要和家人一起吃。”他说,动手制作月饼让他感受到了久违的乐趣。

  13日上午,婺城区城东街道通园路社区组织企退人员开展了月饼DIY制作活动。“想起了小时候过中秋的那种滋味。”40多岁的吴女士说,小时候的中秋节,父母带着她坐在院子里,拜月、吃着土月饼、听中秋故事,特别有仪式感。“中秋还没到就开始盼着过了。”她说,后来生活越来越好,月饼的花样越来越多,中秋的味道却没有了。“和大家一起动手做月饼,又有了那种热闹喜庆的气氛。”她说,做好的月饼她打算先放在冰箱里,等中秋节那天和家人一边吃一边聊,共度传统佳节。

  “我早就等着动手了,做了月饼才算过中秋。”三江街道江滨社区的残疾人徐女士没到中秋节,就开始盼着做月饼了。原来从2019年开始,社区残疾之家都会在中秋节组织手工月饼制作。前年用烤箱烤广式月饼,去年做的米月饼。10日上午,徐女士等来了冰皮月饼制作。从揉搓糯米团,称馅料、撒糯米粉、上模具,她忙得不亦乐乎,不一会各种图案的冰皮月饼就做好了。

  14日晚上,三江街道“万众达聚 一心筑梦”聚创万达社区外来人口融合项目也组织了月饼制作活动,邀请新老金华人一起做月饼,迎中秋。45岁的吴师傅是安徽阜阳临泉县宋集镇人,在金华20多年,租住在对家畈附近好几年了。“一起做月饼像一家人一样,心里很暖,不觉得孤独。”

  “在互动中促进新老金华人融合。”社区书记张妙君说,社区党委希望通过此次活动既让新金华人了解金华的中秋文化,又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跟去年相比,今年选择举行月饼DIY制作活动的社区、单位更多了。”市区金衡街三禾西饼屋的经营者邵女士告诉记者,9月初,她就陆续接到不少预定。到目前为止,已经做了七八场活动,参加的有四五百人。

  “最近来做月饼的很多,邀请我们出去的也很多。”洪坞社区一家烘焙店的经营者告诉记者,来店里预约做月饼的社区、单位,已经排到了9月21日,其中有4天都已约满。

  “火的原因一方面是对传统文化节日越来重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月饼制作工艺随着时代发展变得多样、简单。”说起月饼DIY制作受欢迎,经营者认为,目前不少月饼免烘焙,准备好材料,知道面皮和馅料的比例,照着做就行了。

  月饼DIY谁都可以来做,不管老幼,还是年轻人。即便是一些动手能力差的人也能“做”出好看的成品。因此受到市民喜欢。

  婺星社区书记邢瑜娜说,居民物质条件、生活环境都好了,对精神文化的需求高了。这几年,社区党建联盟创新型文化社区,为居民提供更多便民服务和文化活动,尤其对传统节日很重视。“相比一些洋节日,传统节日仪式感却在简化。”她认为,没有参与感就没有仪式感,之所以选择月饼制作,是因为亲情团圆的节日内涵、祈福送福的情感表达,能通过这种被大家接受的仪式来诠释和传递。

  本文来自【金华日报-金华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