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中秋节的习俗 杨贵妃与月饼的传说
传统节日中秋节的习俗 杨贵妃与月饼的传说
传统节日中秋节的习俗 杨贵妃与月饼的传说,月饼泸溪河,月饼的嗅觉,月饼怎么出油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每年到中秋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月饼,那么,“月饼”一次最早是谁说出来的呢?中秋节为何要吃月饼呢?专家日前对次进行了解释。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变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这是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是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明日“胡饼”。
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脱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常把与月亮有关的神话故事如嫦娥奔月等作为图案印在月饼上,是月饼成为受百姓青睐的中秋美食。到了清代,月饼的制作工艺有了较大的提高,品种也不断增加。随着人们制作月饼经验的日益丰富,市场上月饼的种类也层出不穷,工艺越来越讲究。
在中秋节,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元宵一样,都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每个地方的习俗又有所不同,但每一种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关文章
- 成都金堂:送月饼享浓情 礼遇“金”彩榜样
- 阿里性侵背后真相曝光这次终于瞒不住了
- “脏月饼”超市下架粽香味月饼
- 超市月饼开始打折专卖店大闸蟹畅销 资讯
- 他淘到明朝木板上面花纹复杂专家说:它可能是最大的月饼模
- 每当中秋佳节要来的时候南方和北方都会准备什么样的月饼?
- 中秋月圆 潮汕人对月亮的崇拜都体现在这些食俗里头
- 中秋月圆之际 星巴克月饼礼盒全“星”上市
- 今年盒装月饼均价157元
- 把国画“装进”月饼里 盒马齐白石墨韵月饼“水墨”登场
- “499元月饼”也应纳入重点监管
- 蛋黄月饼遇到双黄蛋这款中秋组合相当“哇塞”
- 真香!武汉高校版月饼出炉
- 旅游控股集团举行2022年月饼销售总结表彰大会
- 活下来才有机会!这是郑州一家面包店的自救纪实
- 潮汕味道飘香海外 留住舌尖上的乡愁
- 济南市政府门户网站甑优月饼
- 莞铜情深徐福记奔赴千里送去开学大礼包
- 淄博不同年代共聚团圆主题 青红丝月饼最难忘
- 月饼盒礼品包装厂家直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