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话音频丨中秋节来了古代的月饼芯子是甜的还是咸的?
上海话音频丨中秋节来了古代的月饼芯子是甜的还是咸的?
上海话音频丨中秋节来了古代的月饼芯子是甜的还是咸的?,打折月饼,月饼铁盒工艺,八喜冰激凌月饼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节自古以来就有祭月、赏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月饼大家都会吃,那么问题来了,古代人吃月饼到底是甜口的还是咸口的?月饼的“月”上海话怎么念?一起来听听吧。(讲述人:王蔚)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又称拜月节、月夕。史料记载,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宋朝以后成为一个重大节日。“中秋”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所以称为“中秋”。
古代帝王信奉祭月活动,日脚就定勒每年农历八月半,而此时正是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上海民俗文化学会会长仲富兰讲,中秋节起源最核心的要素,是从上古时代就有的月神信仰衍变而来的敬月习俗,以及流传几千年的祭月之风,伊实际浪是华夏民族的“祭月之节”。格个节日保留着先民古老的天地人和的哲学思考,蕴含着华夏子孙生生不息的敬月信仰。
中秋节和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现在,中国及全世界华人侪会勒八月半过中秋节。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中秋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中秋节自古以来就有祭月、赏月、喫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其中流传最广也是最隆重的活动有两个,一是赏月,二是喫月饼。
赏月,是一桩特别浪漫的事体。民间流传“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最著名的中秋诗词要算宋朝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格是自古以来写中秋的作品中公认的绝唱。神话与现实、感慨与豁达、浪漫与浓情交织交融,句句侪是中华文化的精品。
讲到喫月饼,就要讲到中国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祭月。俗话讲:“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本来是古代中秋拜祭月神的供品。每到中秋节夜到,一家人勒长条案板浪摆好月饼、水果等供品,点上蜡烛,大人小孩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月饼供大家分享。古代的月饼一般是甜口的,不像现在,鲜肉甚至山珍海味、毛豆咸菜、腌笃鲜侪用作馅料。苏轼称赞月饼“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可见,宋朝辰光的月饼是用酥油和糖作馅子的。经过元明两个朝代,中秋节喫月饼、馈赠月饼的风俗风靡全国,而且月饼又因形状如月,就又有了团圆的象征意义。到了清朝以后,月饼制作工艺更加讲究,原料和调制方法也有了新的发展,形成了苏式、广式、京式等各种流派,成为中秋佳节的时令美食。
月到中秋分外明。喫月饼只是中秋节的一个形式、一种民俗。而中秋节的真正内涵,用仲富兰的话讲,如果仅仅把中秋节变成“月饼节”“聚会节”,就会丢失节日的灵魂,中秋节也会变得交关没劲,其中的中国气派、中华韵味、华夏历史、民族精神就无法体现,也无从谈起。现代人过中秋节,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勒心里产生情感共鸣。中秋的圆月弥足珍贵,团圆的特征及其象征意义被凸显出来,祭月与团圆,才能够使得中秋节的习俗内涵变得完整而且有意义。
“花好月圆的中秋节,好比是社会生活里的一个平台,是当代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变迁的折射。”仲富兰讲,阿拉需要重新认识中秋节,更要从程式化的过节方式中解放出来,让传统中秋节真正参与到现实生活之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国力的增强,借助于当代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借鉴互联网+的方式,围绕祭月与团圆的主题,可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过节方式,赋予中秋节新的内涵,从而使古老的中秋节释放出巨大的光彩。
相关文章
- 2021年阿里月饼开箱记阿里巴巴 开箱视频
- 韶关武江:巧手做月饼 喜迎中秋节
- 中秋节优秀影片你会忍不住要自己吃光一盒双黄莲蓉月饼看这部
- 潮式月饼走出“国际范”
- 奶酪冰皮月饼奥利奥奶酪馅冰激凌口感超好吃。
- 圣心月饼市场启动大会暨品监官代理签约仪式隆重举行
- 重庆多间超市炒卖月饼礼盒杀价最多可便宜千元网民币
- “喜迎二十大 情谊暖中秋”主题活动 感受“家”的温暖
- “潮式月饼”融合非遗元素出圈抽检合格率100%!
- 【健康科普】你家吃不完的月饼最后都去哪了?
- 8月18日20:00 与香港美心月饼一起见证惊喜降【霖】
- 河南男子称吃月饼咬到螺丝磕坏两颗牙 厂家回应
- 检益青城·赛罕区院|“把脉”散装月饼 护航“舌尖安全”
- 饼皮出彩馅料求精礼盒售价低至“个位” 今秋月饼有“颜”更有“料”
- 组图:陈慧琳代言冰皮月饼 盼与虾饺仔一起开工
- 元祖雪月饼让经典与流行并肩前行
- 广式五仁月饼线上线下都走俏你也好这口吗?
- 封面有数 新奇特月饼备受年轻人青睐电子数码产品迎来消费高潮
- 征文啦!有关中秋有关月饼说出你的故事长发月饼免费送
- 香港美心月饼 口口由心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