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兔子王”自制糖月饼 老济南传统中秋那些事
看“兔子王”自制糖月饼 老济南传统中秋那些事
看“兔子王”自制糖月饼 老济南传统中秋那些事,月饼稻谷村,你家的月饼,月饼的产生“周氏兔子王”第四代传人周秉生和他的“兔子王”作品。据周秉生介绍,在“文革”前的几百年间,每逢中秋节,济南人的供桌上总少不了一尊神采奕奕的“兔子王”。记者眼前的几只“兔子王”,是兔面人身,白面红唇,长长的耳朵与头部之间用弹簧相连,可以自由摆动。
正月十五看花灯,旧时看“兔子王”则是八月十五的重头戏;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月饼是绝对的奢侈品,寻常人家不敢问津,买不起月饼便用糖饼代替;拜月拜“兔子王”,就连吃个团圆饭先上水果还是先上菜,哪些菜品必上也是有讲究的……下面就请跟随记者的脚步,去瞧瞧那个离你最近,你却不知的传统中秋的模样。
最近周秉生有点忙,第五届省文博会上,还有即将到来的中秋节,他都需要带上几只泥塑长耳兔做宣传,这种泥塑长耳兔名叫“兔子王”,以前老济南中秋节必不可少的元素,现在被当做泉城特色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周秉生,正是“周氏兔子王”第四代传人。
据周秉生介绍,在“文革”前的几百年间,每逢中秋节,济南人的供桌上总少不了一尊神采奕奕的“兔子王”。与北京的“兔儿爷”和天津的“兔二爷”不同,济南的“兔子王”以动为主。
记者眼前的几只“兔子王”,是兔面人身,白面红唇,长长的耳朵与头部之间用弹簧相连,可以自由摆动。其中一只最大的“兔子王”为周秉生之父周景福所做,有90厘米高,身披铠甲、背插靠旗、手执长矛,英姿飒爽。多数“兔子王”高度一般在20厘米,能自由活动,有坐虎背上的,也有站立姿势的,双手握一长矛状的药杵。中空设计的兔子王下方有联动装置与一绳子相连接,用手拉动绳子时兔子王的双臂就上下做出捣药状,憨态可掬,惹人喜爱。
旧时,中秋节前一周,街上就满是卖“兔子王”的。那时,济南做“兔子王”的得有30多家,每家的样式都不一样。“泉城路、西门、老东门附近都是‘兔子王’出现最多的地方。”周秉生说,“正月十五看花灯,八月十五看兔子王,各种特色的‘兔子王’造型吸引了市民上街观赏。”
家家户户过中秋都会买回一个“兔子王”,大小根据经济条件来,可每年都会换新的。“‘兔子王’跟着月饼走,中秋节拜访长辈,都会带上‘兔子王’。”周秉生说,如今,“兔子王”只是被当做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和中秋节没多大关系了。
证书、剪纸、书法……走进甸柳小区居民周秉生的家中,关于“兔子王”的物件可真不少。周秉生说,自己也没刻意去学做“兔子王”,从小看父母做,也会帮忙,一来二去自己也就会了。从取泥到做成,一个“兔子王”需要16道工序,工序复杂、费时费力,以现在市场经济的标准来衡量是不成比例的。为了让传统文化更好继承和弘扬,周秉生在保持原有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也会想方设法加入创新元素,让年轻人更容易接受。
“那个时候的包装没有现在月饼包装华丽,但是月饼美味却留在记忆里。”采访中,济南市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刘庆年告诉记者,月饼虽小,却承载了十分厚重的历史。月饼最早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因此又叫“宫饼”、“月团”。月饼始于古代面食,三千多年前,江浙一带已有一种简单的面皮包糖酱馅心圆饼。
根据有关史料记载,月饼寓意团圆,是从明朝开始。中秋节祭月后,全家人都围坐一起分吃月饼月果(祭月供品)。因为月圆饼也圆,又是合家分吃,所以逐渐形成了月饼代表家人团圆的寓意。
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月饼是绝对的奢侈品,寻常人家是不敢问津的。买不起月饼,人们便用糖饼或肉饼代替。“那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做月饼。”今年78岁的市民郭女士回忆道,这还是自己小时候的记忆,记得那会儿中秋节一大早,大人们起床之后,就开始忙着准备面、馅儿等材料。家境富裕的,可以做肉馅月饼,也可以做糖馅月饼。糖馅月饼里面有冰糖、青丝、红丝、糖饼外面有芝麻;一般人家的月饼馅就简单一些,但月饼外面的芝麻也总是有的;家境差一点的月饼馅就只有糖了,月饼的外面也没有芝麻。
到上世纪60年代,大街小巷的月饼逐渐多起来,但对于很多人来说,几分钱一块的价格还是“太贵了”。1964年,在无锡轻工业学院的餐厅里,刘庆年花了几分钱买了块月饼。“这价格赶上当时的肉钱了,每吃一口都觉得心疼,但那时候觉得太美味了。”刘庆年说。
“当时的月饼不像现在月饼这么软,那会儿特别硬,有句话叫‘硬得都能用来砸狗’来形容当时月饼的硬度。”刘庆年说,但也只是形容下而已,那么贵的月饼用来填肚子都心疼。
拜月是汉民族的传统习俗,历史悠久。八月十五傍晚,院子里摆上一张小桌子,寓意“多子多福”的葡萄、石榴,寓意“平平安安”的苹果等应季水果也要摆上桌,酒杯里倒上的白酒寄托着人们对月亮的尊重。济南素有“男不拜月,女不辞灶”之说,所以拜月仪式多由家中妇女完成。她们一边叩头,一边念念有词:“八月十五月正圆,西瓜月饼敬老天。敬得老天心欢喜,一年四季保平安。”
在济南,拜“兔子王”也是中秋节的传统项目。八月十五的晚上,每家每户都会摆上“兔子王”供着,葡萄、石榴等水果是必备供品,一盘毛豆则是专供“兔子王”的。供奉完后,“兔子王”便成了孩子们最好的玩具。
“八月十五是大节,也是团圆节,在外边的人也都赶回家。”今年79岁的市民赵女士说,拜月的水果是团圆饭的第一道“菜”,厨房里的菜一个一个炒熟也上桌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开吃团圆饭。炖鱼炖鸡,再炒上几个菜,每家每户的饭桌上也总会看到“炸藕合”,“藕也叫连心菜,寓意好。”赵女士回忆道,那时住在大杂院里,邻居们也聚到一起吃饭、喝酒、划拳,“那时候过节热闹。”
周秉生说,之前还流行中秋节“喝酒串门”,端着一个倒满白酒的小酒杯到邻居家问个好,看看常年在外的“大哥”、“二叔”回家团聚没,互相问声好、喝杯酒寒暄一下。
今年78岁的郑书文回忆道,团圆饭后,大家还会集合到一起“定收成”,到了中秋节,一年的气候大致已成定数,不会再有大旱大涝,也便大体知道一年的粮食收获情况了,女人拉家常,男人聊收成,孩子们则在一旁热闹地唱起那首古老的《月亮奶奶》歌谣:“月亮奶奶,好吃韭菜。韭菜乔辣,好吃黄瓜。黄瓜有种,好吃油饼。油饼喷香,好喝面汤。面汤稀烂,好吃鸡蛋。鸡蛋腥气,好吃公鸡。公鸡有毛,好吃樱桃。樱桃有核儿,要吃牛犊儿。牛犊儿跑得快,拉下桌子摆上菜。你一盅、我一盅,咱俩拜个干弟兄。”
夜色渐浓,倦意袭来,歌谣的声音越来越轻,孩子们睡着了,大人们也散场了,中秋节也在团圆中过去了。(齐鲁晚报 记者 唐娜 高倩倩)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 四嘉壹早报|8月26日 星期五|淘宝上线订单号码保护功能;京东专项治理月饼类商品价格违规行为;抖音上线“评论点踩”功能
- 市场监管部门抽检78批次月饼均合格
- 月饼吃法 - 太平洋亲子网
- 证券时报电子报实时通过手机APP、网站免费阅读重大财经新闻资讯及上市公司公告
- 网销月饼太乱!绿豆熬莲蓉土豆制豆沙不足2元伪劣月饼慎入
- 网友吐槽佳宁娜月饼存在质量等问题?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回应
- 谷子丰:百年通吃香 世代永传承 ——乡愁记忆中的常宁味道
- 中秋暖童心·月圆伴家圆 让“家”的温暖如“月”而至
- 月饼?“馅儿”饼!月饼表达爱
- 月饼口味网上调查 蛋黄五仁豆沙高居前三名
- 高价月饼是“送”出来的
- 【早安黄山】教育系统座谈会·新安茶会举行‖皖南旅游人才联盟成立
- 中秋月饼最爱五仁越嚼越香你知道是哪五仁吗?
- 没卖完的月饼去哪儿了?部分以每吨千元的价格被饲料厂回收
- 五芳斋(603237):中华老字号 守正创新谋未来
- 正宗稻香村始于1773年持续经营至今
- 金九月饼老板愿望:把中秋民俗文化推向世界
- 中秋礼饼如何守住传统送出新味佛山苏氏荣华匠心打磨
- 女子中秋送月饼送来送去回自己手上 这就有点尴尬了!!
- 天津市场月饼上市 榴莲芒果、川蜀辣鸭你敢挑战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