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月饼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苏式月饼

苏式月饼

舆情梳理|中秋佳节月饼“获宠” 监管、科普齐上阵 守护节令食品安全

中国月饼网2023-01-17苏式月饼怡相思月饼
虎岗月饼,怡相思月饼,大同大月饼,舆情梳理|中秋佳节月饼“获宠”监管、科普齐上阵守护节令食品安全,虎岗月饼,怡相思月饼,大同大月饼中秋佳节刚过不久,月饼热度余温未散。品尝美味的同时,月饼广告虚假宣传、低糖月饼引发腹泻、假

舆情梳理|中秋佳节月饼“获宠” 监管、科普齐上阵 守护节令食品安全

舆情梳理|中秋佳节月饼“获宠” 监管、科普齐上阵 守护节令食品安全,

  虎岗月饼,怡相思月饼,大同大月饼中秋佳节刚过不久,月饼热度余温未散。品尝美味的同时,月饼广告虚假宣传、低糖月饼引发腹泻、假冒月饼、礼盒过度包装等引发舆论热议,其中不乏“哈根达斯”“李子柒”等知名品牌的身影。此外,监管部门的监管举措与科普活动提前开展,为节令食品保驾护航。

  以8月24日~9月30日为监测时间段,如图所示,舆情呈“双峰式”发展。知乎低糖月饼引发腹泻风险为本监测期内受关注度最高的事件,其次为上海市、广东省等地查获假冒知名品牌月饼黑作坊。

  监测期内,哈根达斯广告虚假宣传被罚、知乎低糖月饼引发腹泻事件受到较多关注。此外,针对月饼礼盒的过度包装问题的新国标以及针对月饼的抽检等监管举措也引发媒体的报道与评论。整体来看,舆论关注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不断加强,月饼市场也掀起“低糖”风潮。除了出现一批拿“低糖”做幌子生产普通月饼的不良商家以外,吃真“低糖”也有产生不适的风险。

  9月8日,部分知乎大V在知乎、微博等多个社交平台上反映称,吃了知乎赠送的定制月饼后,出现了腹泻的情况。中招的大V们纷纷用“喷射战士”自嘲,网民则用“泻药”(谐音为知乎答主常用词汇“谢邀”)进行调侃,使该事件在微博平台迅速发酵。不少收到了月饼还没吃的大V们纷纷跃跃欲试,想看看“泻药”是否灵验,结果“求喷得喷”,还有不少网民表示也想体验一番,为该事件带来了更多热度。部分网民指出该月饼的生产商为中粮集团。当日晚间,知乎名为“丫七博事”的采销负责人坦言称,在采购环节中没有考虑周全。知乎官方微博@知乎就月饼问题发文致歉。知乎表示,采购环节中经验不足,忽略了用来替代蔗糖的麦芽糖醇可能会导致一部分人不耐受。对于出现不适的网民,知乎已经联系并提供尽可能的补救与服务,并召回已经发出的月饼。

  9月9日,中粮集团控股公司中粮丰通(北京)食品有限公司(简称“中粮丰通”)表示,确为知乎月饼的生产商,对于相关订购客户,中粮丰通已对产品进行换货或退货,并称希望推动麦芽糖醇添加限量相关标准的设立。

  #知乎月饼吃了拉肚子##知乎回应月饼吃了拉肚子#等相关话题登顶微博热搜,阅读量超5.4亿人次。除了“玩梗”以外,@营养师芝麻酱、@陈敏-CS等大V为知乎科普“洗白”,解释称糖醇不耐受引起渗透性腹泻属于一过性生理反应,对健康人不会造成病理伤害。法律博主@吴声威wsw(粉丝数188万)则将矛头指向中粮丰通,其称大V和月饼生产商之间系侵权法律关系,收到月饼的大V可以起诉中粮丰通侵权,知乎和中粮丰通之间是采购合同纠纷,知乎可以起诉中粮违约赔偿,此次责任方系中粮丰通。

  中国网、中国青年网、澎湃新闻等媒体关注该事件。主要关注点与微博大V一致,关注糖醇不耐受的原理与此次事件的责任认定情况。如扬子晚报网发布《吃知乎月饼变“喷射战士”,“泻药”出圈是麦芽糖醇惹祸?》引用专家观点称,糖醇优点多,但不易被胃肠道内的消化酶分解,摄入过多可能引起腹部不适、胀气、肠鸣等消化道症状。大量聚集在肠道中的糖醇还会改变肠道的等渗状态,从而引发腹泻。《中国消费者报》发布《送月饼致人腹泻 生产经营者该如何担责》称,知乎网站要确保赠品或礼品质量合格,应承担召回责任,而中粮作为生产商,没充分估量替代蔗糖的麦芽糖醇可能导致的风险,应承担未尽到安全注意义务给特殊消费者带来不良反应的责任。红星新闻发布《“泻药月饼”竟成今年中秋热词,代工月饼为何频频翻车?》称,《食品安全法》规定了在包装和标签上应列明成分或配料表,如有添加剂的应以国家标准的通用名称列明。因含有麦芽糖醇,而且麦芽糖醇有一定的致敏性,结合上述法规的要求,此款月饼应注明存在麦芽糖醇。因此不耐受导致腹泻的责任在于生产企业和品牌方。

  监测发现,月饼“早产”、发霉、吃出异物等老问题仍存在。在消费投诉服务平台消费保、黑猫投诉等网站上搜索“月饼”一词,近两月的相关投诉骤增,主要问题有发现异物、发霉变质、商家虚假宣传等。

  极目新闻发布《8月买的月饼竟是9月产?昆明厂家回应:喷码出错,已受处罚》称,一男子在云南省昆明市购买到“早产”9天的月饼。月饼生产厂家回应称,包装喷码时出错导致了这一问题,目前已接受了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的处罚。对此,《羊城晚报》刊发新闻评论称,如果某些月饼生产企业标注虚假日期已经是一种惯性动作,监管执法上有必要对其顶格处罚,以震慑整个行业,使之被迫抛弃所谓“行规”。

  据三言财经发布的《又一家翻车,极氪礼盒月饼竟发霉,官方紧急叫停》,吉利旗下新能源汽车品牌极氪也遭遇了“月饼翻车”事件,其给极氪品牌汽车的准车主赠送的月饼礼盒出现了发霉的现象。

  在微博平台,@看见VIDEOS发布一则视频称,江苏省常州市一男子从月饼里吃出钻戒。吉林省长春市一名网友也投诉称,从鼎丰真月饼里吃出石头。

  8月24日,哈根达斯关联公司通用磨坊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新增一则行政处罚。处罚信息显示,哈根达斯在其3款月饼形冰淇淋产品中的广告表述为“巧克力外皮”,实际产品配料中却为“代可可脂”。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责令其停止发布违法广告,并处以罚款1万元。中国经济网在今年5月发布的题为《购买巧克力细看成分 代可可脂超5%不叫巧克力》一文中指出,可可脂是含有大量饱和脂肪却不会升高血胆固醇的健康油脂。而代可可脂是人造硬脂,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引起消化不良、肾功能衰退、动脉硬化形成、痛风以及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成都商报》《潇湘晨报》、新京报网、环球网等媒体关注该事件。部分媒体标题突出了“价格贵”,并提及“联合利华旗下梦龙品牌中外用料不同而被指‘双标’”事件,如《北京商报》刊登《翻车!哈根达斯广告违法被罚,网友:那么贵还用代可可脂?成本差数倍》、和讯网发布《梦龙的“双标”&哈根达斯的“欺骗”:联合利华的“有妄之灾”》等。

  在微博平台,#哈根达斯用代可可脂冒充巧克力被罚#相关线亿人次。网民普遍认为哈根达斯产品售价高,本次虚假宣传罚款金额太低,对企业无法起到震慑作用。

  9月初,有网民爆料称,在某短视频平台上,四川省宜宾市某超市打着“李子柒月十全十美”月饼产品的名号发布了一系列卖货视频,以畸高的价格售卖假冒月饼。9月14日,李子柒的公司@四川子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发布声明称,其从未授权任何主体使用“李子柒”用于该月饼的生产、销售和宣传,该超市涉嫌假冒侵权。目前已经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并且也已经委托律师代理。

  除了“网红”“大牌”,所谓奢侈品品牌定制款月饼也涌入了大众视野,在多个社交平台上,网红博主们纷纷晒出了自己的2021款“路易威登(LV)月饼”。在网上,也有卖家在售卖该款月饼,其包装为纸盒,售价为500元。经上海警方调查,LV公司不生产也不销售月饼,该款月饼为杜撰假冒。

  9月15日,上海市警方赴广东省成功捣毁该窝点,抓获犯罪嫌疑人6名,查获涉案月饼500余盒、散装月饼1万余个、假冒品牌月饼包装材料7000余件,涉案价值100余万元。这也是上海市警方首次破获假冒LV食品的案件。

  无独有偶,广东省佛山市多部门联合查获了大量假冒国际知名奢侈品牌的食品。其中包含800余箱标有路易威登(LV)、蒂芙尼(TIFFANY&Co)、迪奥(DIOR)、香奈儿(CHANEL)、宝格丽(BVLGARI)等标识符号的月饼。

  9月17日至18日,北青网、上观新闻、东方网等媒体发布《火爆的“LV月饼”翻车了》等文章关注该事件,在微博平台,@看看新闻KNEWS发布【#假冒LV月饼500元一盒# 来看看真品长啥样】引发网民热议,#上海警方侦破首起假冒LV月饼案##假冒LV月饼500元一盒#相关线亿人次。网民讨论点主要聚焦于月饼价格,认为500元的价位买不到真的LV定制月饼,买家太虚荣。

  月饼过度包装的问题也是媒体抨击的重点。新京报网发布《月饼礼盒包装占总成本超四成,浮夸设计、借机提价亟待“紧箍咒”》称,目前一个月饼礼盒的原创设计费达3万元,是过去普通礼盒设计费的10倍。就月饼礼盒生产成本而言,包装成本占比已超40%,与月饼成本几乎相当。商家除将包装成本平摊到产品中去,还会借助月饼礼盒的“高颜值”适当提价,而过度包装问题也有所抬头。

  9月2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新国标《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新国标对包括月饼在内的31类食品包装空隙率、包装层数和包装成本提出了要求。其中规定食品中的粮食及其加工品不应超过三层包装,其他食品和化妆品不应超过四层包装。新标准将于2023年9月1日正式实施,为企业和市场设置两年过渡期。

  针对该问题,媒体期待新国标能根治过度包装乱象。如新华网发布《对“过度包装”下药可猛一点》称,新国标给过度包装划出了一条红线。这次修订的标准,将糕点、茶叶、酒类等列入其中,从包装的层数到价格占比进一步作了明确。这些量化的标准,为监管部门执法提供了参考。《北京晚报》刊发《别让过度包装遮住月饼本味》称,新国标的发布,有望彻底根治月饼包装乱象。明智的商家,应该尽早做“由表及里”的调整,从真材实料的选择,到口感、口味的创新,到健康饮食理念的体现,以及精巧环保的包装,企业都应该实打实下大力气、花大心思去考量。《新京报》刊发《月饼包装走“简约风”,不能只是一阵风》称,监管部门念“紧箍咒”便于迅速扭转局面,让简约包装成为新趋势。倡导环保理念、限制月饼过度包装、强化节日廉洁等强制性措施,还得持续推进。

  9月14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2021年月饼专项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通告》显示,本次月饼专项抽检采取现场抽样和网络抽样两种方式,在全国随机抽取月饼样品250批次,发现5批次样品不合格,分别是1批次样品微生物污染,3批次样品食品添加剂超限量使用和1批次样品质量指标不达标。

  各地也纷纷发布了月饼抽检结果。食品伙伴网发布《爱吃月饼的你了解吗?今年全国各地共通报31批次不合格月饼,存在这三方面问题》称,截至9月18日,各地共抽检月饼3695批次,其中,不合格月饼31批次,比去年同期的25批次增长了24%。据统计,安徽省、山东省、广东省、北京市、上海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深圳市、海南省、浙江省、四川省、江西省、重庆市等地抽检发现不合格月饼,而黑龙江省、江苏省、新疆尔自治区、湖南省、湖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河南省、河北省、贵州省、甘肃省、辽宁省、福建省、天津市、山西省、陕西省、青海省等地未检出不合格月饼。

  中秋前,各地市场监管与公安等部门也开展各类监管执法行动确保节日食品安全。如《北京日报》刊发《节前严查月饼大闸蟹食品安全》称,北京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对本市生产企业、商场超市、批零市场、餐饮单位、小食杂店等生产经营的节令食品,开展为期近一个月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微信公众号“新闻坊”发布《网上爆火的“LV月饼”,翻车了!》称,9月以来,上海市公安局食药环总队会同静安、闵行、嘉定等多公安分局,成功侦破多起制售假冒知名品牌月饼案,及时阻断了10万余枚假冒品牌月饼流入市场。文章还从包装、月饼形状等方面科普了鉴别线.科普、消费提及时跟进

  9月16日,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专题发布2021年中秋、国庆两节食品安全监管及抽检情况,并对月饼添加剂释疑。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解释称,月饼中允许添加防腐剂的品种和限量与普通糕点一致。但长年不坏的月饼就是添加了过量的防腐剂,这种理解存在误区。月饼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经过高温烘焙、多次灭菌处理,在密封良好的无菌包装条件下,加之月饼含水量较少并含有大量糖分,即使不使用防腐剂也不易发生严重的霉变腐烂。

  广东省消委会发出中秋消费提示称,月饼属于高脂、高能量的食品,含有较多的油脂、蔗糖,不宜过量食用,否则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肠胃不适。现在市面上在售卖的“无糖月饼”并非真的无糖,而是指里面没有添加蔗糖,且“无糖月饼”里的莲子、豆类、果仁以及月饼外皮中的面粉等含淀粉物质,在体内都可以转化为葡萄糖,食用后也会令人血糖升高,所以糖尿病患者及高血糖人士仍需适量食用。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