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后的童年怎样过中秋?母亲放白酒、肉、月饼让我们带给外公外婆
60后的童年怎样过中秋?母亲放白酒、肉、月饼让我们带给外公外婆
60后的童年怎样过中秋?母亲放白酒、肉、月饼让我们带给外公外婆,老公做月饼,亿膳月饼,月饼比月亮中秋节,又叫月亮节,团圆节,拜月节等,是个除春节外,中国又一重要传统节日,源于上古,定型于唐,鼎盛于宋,并且一直绵延至今。
中秋节的月亮,又大又圆,非常明亮,明亮得,都能把一个个地传说和神话故事,照耀得绚丽多彩。
传说,月亮里不但有好管闲事的月老,还有广寒宫里不苟言笑的嫦娥,以及吴刚在那伐着地遮天蔽日的大桂树,更有楚楚可怜的玉兔在那大桂树下,没日没夜,从不停歇地捣着药。无论这传说真伪如何,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十来岁的我们,那夜,还真的会嘴嚼着月老吃剩的月饼,月亮下,昂着头,在那认认真真地寻找着这些,看得久了后便发现,那明月里,不但有桂树吴刚,还真的有玉兔在那里用力地捣着药,那捣药处还就在大桂树下。那月亮里的这些神话传说,看着看着,便还会越看越像。
那时候的农村,人们的文化基础还都普遍较低,对这些传说和故事还都坚信不疑。既然是传承下来的重要节日,那就轰轰烈烈地庆祝才是上策,“好吃的”会堆满一大案板,尤其那种圆圆地月饼,中秋节里是更不能少的,说是月亮里的月老“那老头”,最喜欢吃这种月饼。让十来岁的我,那时还在纳闷,这么多的“好吃的”,为何他偏偏,偏爱这月饼,害得我们那时“瞧亲戚,拜长辈”携带地都是这种月饼。
那时候,只要一跨进农历八月份,父亲就会“掰着手指头”在那里算计,今年需要瞧哪些亲戚长辈,便就开始筹备买月饼的钱。从八月初六那个“好日子”开始,我就会被安排去走亲戚瞧人了。临出发前,母亲还会告诉我,这家是我们的什么亲戚,到那里该怎样称呼人家,要说什么样的话,一五一十交代得非常清楚。
那时候瞧人,大多都是挎着一竹篮,竹篮里放上四斤月饼。由于那时农村交通极不发达,瞧人都是俩腿步走着去,路远点的亲戚还要起早启程,但到达后,往往都是几近中午。这时,被瞧的亲戚还会隆重地招待你一顿,走时还会把自己家里的土特产,给你放些在竹篮里。带去的四斤月饼也是只留下二斤,给你回来二斤。这样的操作,若从经济角度去考量,从招待到回赠的土特产,其价值远远超过留下来的二斤月饼钱,但亲戚们却不这样认为,他们觉得你能去瞧他,就是尊重他,心里有他。
当然这些只是去瞧平常地亲戚的行为,去瞧外公外婆时,就要礼物不但十分丰富,带去的东西还都是平时他们十分喜爱的。
那时候,每逢八月十五中秋临近,母亲都会准备好多礼物,放进篮子里,八月十三或十四那天,让我挎上,去瞧外婆。那时候生活条件不是太好,篮子里所谓地“丰富礼物”,不外乎两瓶散装白酒(送外公的)、二斤猪肉、四斤月饼,为显得礼物多,有时还会放些带壳的花生在里面,虽是篮子里的这些东西,只有八九斤重,但对于十来岁的我来说,感觉还是挺沉重地。
外婆所在的村庄叫程庄子,去外婆家,中途要涉两道河沟,穿过两个村庄。过了杨沟之后,要走好长一段路,才能到达第一个村庄“马炮楼”。中秋之际,正是高粱高举火把之时,一望无际的高粱地微风吹过,高粱叶子便哗哗啦啦地乱响,这时,对于十来岁的我来说,走在这杳无人迹的旷野里,也是挺害怕地。那时候科技文化都也不太发达,幼小的思维里,根植进了鬼怪和“老猫猴子”这些传说,独自一人走在荒野里,便生怕那高粱地里会窜出个鬼怪什么地,往往这时,脚步也会不由自主地加快,自认为走的快了,鬼怪就撵不上自己。
偶尔经过一片豆地或红薯地时,虽没有哗哗啦啦的高粱叶子吓人了,但时不时,会从豆地里窜出只东张西望,调皮捣蛋的野兔,也会令你心跳加速好长时间。
乡间的小路,大都还长在庄稼地头,那时候农药化肥用得也很少,路边田野里的各种小动物,都生长得十分健壮,当你累了,若是把篮子放在路边草丛上歇息时,草棵里的蚱蜢(俗名蚂蚱)还会到处乱飞,飞到你的篮子里,去查看你的礼物。所以那时到了外婆家,外婆取礼物时,都还会有蚂蚱从竹篮里窜出。
后来二弟渐渐长大点了,每逢中秋来临之际,总是闹着要和我一起去瞧外婆,二弟比我小四岁,走路特慢,有时走累了,还会“罢走”,停在那里,不愿意前行,此种行径,谁也不愿意带着他去走亲戚,于是我就吓唬他说:“八里屯有狗,那狗专咬小孩!”,此话是我拿来吓唬他的话,其实我那时也仅比他大四岁,也算是小孩行列地。
八里屯,是去外婆家途经的第二个村庄,那村庄里的狗,不光单咬小孩,谁都咬。还没进入八里屯的村庄,老远那些狗就迎着你叫了,进入村庄后,似乎全村庄的狗都集合来了,有的狂吠,有的怒目而视,吓得你站在那里,动都不敢动。狗儿们侧把你围在圈中心,此时任由你再大的胆子,也都会被狗儿们吓得心惊胆战。那时十来岁的我,个子应该比大狗也高不了多少,被群狗们围着,那心里是该多不是滋味,常常都会在那里落泪。这时候,八里屯村屋里便会走出一个村民,问你干什么的?去哪庄?之后喝退群狗,把你护送到村庄头,自己此时如遇大赦,便会加快脚步,逃一般地离去。
到了外婆家的程庄子,几乎每次都能看到,外婆站在土坯房头迎接自己,先是把篮子接过去,之后问你累不累。其实,每到中秋外婆知道我是一定会去地,每天都会在屋旁瞭望。通常送去的东西外婆也只是只收下一半,那一半让我带回来,给弟弟妹妹们吃,独送外公的那两瓶酒是不会回的,外公酒瘾大,估计那两瓶酒,也不够他喝上几天。中午外婆会把我送去的猪肉和红辣萝卜配上粉丝在一齐,炖上一大锅。外婆的萝卜粉丝炖肉非常好吃,特别香。
那时候瞧外婆回到家时,弟妹们还会围在你跟前,问你,在外婆家“吃的啥”?于是自己就哄骗他们道“吃的可好了,好多菜,猪蹄子都有碗口那么粗”,这话,也就是小孩子的吹牛话,偏偏弟弟却认了真,反问“猪蹄子,都碗口那么粗,那猪要有多大?”,碰到这时,自己还会十分尴尬,理屈词穷,但突然想起刚看过的电影“西游记”,便会给他们说“那猪腿,是西游记里猪八戒的腿”。
那时候的中秋节,大吃大喝的那顿饭,是放在中午进行地,晚上,一般情况下,父亲会把案板搬到土坯墙的院子里,放上三个盘子,中间盘子里是月饼,两边盘子里,是地里收获来的花生和树上结出的鲜果。
从摆上月饼开始,十来岁的我们的眼,就便再也离不开那月饼了,一是自己想吃,二来是想瞧瞧那月老是如何吃月饼地,但往往都等得我们口水直流,也不见月老到来,那时十来岁我还在认为,“到现在都还不来我们这里,可能是月老嫌我们家月饼孬,不好吃,跑人家去吃去了”。为此,我们还会以这借口为理由,向母亲要求开吃月饼,这理由也算是正当理由了,母亲便会答应我们,但吃月饼时,我们的眼睛会死盯着那月亮在看,生怕那月亮里的月老,在我们正吃着他的月饼时,会突然下来。所以那时中秋节,基本上我们都是边吃月饼边看月亮,把月亮看进了心里,把传说和嫦娥的故事看进了记忆里。
后来又长大了点,便就更进一步知道,月老就是男媒婆,是给人家牵线搭桥地,是“婚介”公司的大老板大哥大,人生大事的姻缘都是他在摆弄地,是绝对不能得罪他地。既然如此,为了自己的婚姻幸福,每至中秋节这天,无论月老“他老人家”来与不来,月饼都会年年摆在那里。
现在,虽然中秋这一节日,人们还在过,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宇宙飞船早就飞到月亮上看过了,那里是没有月老地。其实,根本就用不着飞船,飞上去看,人们也应该知道,那月亮里,是肯定没有那,撮合姻缘的“月老那老头子”滴,因为看看现在,这么多的单身男女,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王桂田,笔名:文海钓客。于宿州市第九中学工作,系中国乡村杂志社,中国乡村人才库认证作家,安徽省诗风诗社会员,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2019年度宿州文学奖获得者,2020年度全国诗词大赛优秀奖获得者,2021年度安徽省邮储杯散文奖获得者。退役军人,当过兵,打过仗,参加过老山者阴山地区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是位从战火硝烟里走出的作家。
相关文章
- 鳝鱼月饼 香菜月饼 重庆市民吃上“百味”月饼
- ZAKER新闻做家庭月饼
- 中秋节的特殊韭菜鸡蛋月饼你见过吗? 歌曲 原创
- 旅游控股集团举行2022年月饼销售总结表彰大会
- 今年的月饼“瘦身”了!
- 包月饼迎中秋 情满社区暖民心
- 元祖中秋礼盒以传承致匠心教师节送礼更显品位!
- 中秋临近 月饼“身价”亲民 老字号大品牌受欢迎
- 云南月饼的咸甜密码月饼有配料
- 五仁月饼新国标难住厂家:橄榄仁210元斤太贵
- 中秋节临近 月饼又现排长龙
- 餐饮业启动数字化“快车”(网上中国)
- 售价2398块钱月饼礼盒却没有月饼
- 亚洲国家中秋习俗:新加坡(双语对照)
- 大学新生半月花3400元被妈妈开腔训斥要她记账爸爸却打圆场
- 河南召唤师们有口福了 王者中秋限定月饼礼盒洛阳上市
- 安琪月饼节前股价涨35% 金秋业绩能否腾飞
- 「钟薛高」推出月饼冰淇淋礼盒;「爱哆哆」携手「妙可蓝多」推出联名星球月饼;「福寿康」完成C轮数亿元融资 蓝图资讯
- 水浒好汉3个中秋节为何悲剧收场那时不吃月饼也无团圆之意
- 中秋将至层出不穷的月饼背后五仁还是稳稳地占据了江湖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