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月饼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滇式月饼

滇式月饼

传统节日越来越像传统吃日 八月十五吃月饼

中国月饼网2023-04-23滇式月饼晚安月饼
月饼阵营,晚安月饼,黑晶月饼,传统节日越来越像传统吃日八月十五吃月饼,月饼阵营,晚安月饼,黑晶月饼传统节日越来越像传统吃日,春节吃饺子,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像清明这样不知道吃什么好的,总觉得节也过的没着没落。

传统节日越来越像传统吃日 八月十五吃月饼

传统节日越来越像传统吃日 八月十五吃月饼,

  月饼阵营,晚安月饼,黑晶月饼传统节日越来越像传统吃日,春节吃饺子,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像清明这样不知道吃什么好的,总觉得节也过的没着没落。

  月饼老早就有。三千年前,殷周时代,民间为纪念闻仲,吃太师饼,该饼边薄心厚,有甜味,相传为闻太师发明,曾为军粮。不过,这仅仅是传说而已。商纣王自己虽有酒池肉林,也轻易不会舍得用点心做军粮,实在太过奢侈。

  更像是月饼雏形的,是汉朝的“胡饼”。由于张骞出使西域,引入了胡桃、芝麻等馅料,给饼有了更丰富的味道。“胡饼”的叫法一直延续到唐朝,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八月十五凯旋而归,有吐蕃商人向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

  据说,把胡饼改成月饼,是唐玄宗李隆基。有一天,他和杨贵妃马震……不,赏月的时候,李隆基说:“胡饼这名字也忒难听了。”杨贵妃仰望着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说:“皇上,那就叫月饼吧。”

  《洛中见闻》载,唐僖宗中秋吃月饼,味道极美,命御膳房将月饼赐给新科进士。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元朝周密的《武林旧事》,都提到月饼。

  还有一个著名的传说,朱元璋起义时用月饼传递信息,所谓“八月十五杀”,通过月饼,建了一个个群。这件事倒是在一些县志上能找到出处,如河北《新河县志》载:“相传月饼之会为朱元璋杀之暗记。”山东《青城县志》载:“八月十五杀。”《台南县志》载:“汉人以密令藏月饼,相约一时起义,遂于一夜杀完元兵,所以才有俚言‘三家养一员,一夜台(加立刀)完元。’”

  我小时候,月饼都是稀罕物件。最早只有一种馅,就是现在被好多人吆喝着要“滚出月饼界”的五仁月饼。个大,体沉,拿手里能当铁饼掷。吃起来要小心,里面有好多整块的冰糖,吃得太急,一大口下去,正咬住冰糖,嘴角一甜,眼前一黑,大牙几乎要被崩掉。

  在这种月饼里,有著名的青红丝。关于青红丝的成分,有人认为是桔子皮,有人认为是萝卜丝,还有人认为是红薯丝,甚至有人认为是姜片。为这个,我还和纪连海老师有过一番争论,在录节目的现场,编导打了几个电话去问,得到的答案都不尽相同。

  通常来说,青红丝为桔子皮所做,先切,再泡,再染,再腌,然后用糖粉去拌,最后晒干,工序颇为繁复。“五仁”虽不含青红丝,五仁月饼中,青红丝却必不可少。但是,青红丝又是一种奇怪的东西,喜欢的人极其喜欢,讨厌的人极其讨厌;喜欢的人嚼着青红丝,就像在一盘寡淡无味的菜中突然吃到一根香喷喷的肉丝一样,讨厌的人吃到青红丝,如同在一盘原本还不错的菜中突然吃到一只小虫子一样,甚至能感到青红丝在嘴里蠕动。

  后来有一天,突然吃到了一种新的月饼。白纸裹着,拆开后,里面是一层层的酥皮,中间点着一个红点,掰开来,里面既没有五仁,也没有青红丝,而是枣泥馅的。

  这是我童年最爱吃的月饼,和五仁月饼相比,这种月饼皮不油,馅不腻,吃起来爽甜可口。

  再后来,月饼的花样越来越多,只要想吃,几乎什么馅都可以吃到。但我发现,自己已经不爱吃月饼了。尤其是远离家乡后,越来越感觉到,中秋节最重要的是团圆,吃什么都是一样的。

  回到以前,那个连月饼都无比简单的美好年代。在那个年代里,即便是五仁月饼,也是很受欢迎的。我记得当时家里的月饼放得时间稍长,太硬了,奶奶就把月饼放到锅里蒸,蒸的软软乎乎的,月饼馅的香味从表皮渗出来,轻轻咬一口,不用嚼,就化在了嘴里。1989年,奶奶去世,我就再也没有吃过蒸的月饼。

  都知道,老婆饼里没有老婆,然而,我相信,合家团圆吃月饼时,还真能咬出一轮月亮。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