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元运费“月饼刺客”教做人
600元运费“月饼刺客”教做人
600元运费“月饼刺客”教做人,厂家做月饼,月饼香肠,自造月饼“月饼刺客”作为老牌 钱包杀手,早在多年前就因各种天价月饼事件被频频点名,如今看似销声匿迹,实则阴魂不散。
近期,月饼市场上出现了大批标价499元的月饼礼盒,相比过去动辄千元的天价月饼,这的确算得上「亲民」。
但许多顾客点击下单后才傻了眼,499元的月饼居然要花600~800元 的运费,请问你这是广寒宫生产的吗?还是嫦娥娘娘亲自来送?
而这朵笼罩在国人头上多年的中秋阴云,在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人情经济 中,似乎仍然暴利,仍旧无解。
本年度最新的月饼监管政策算得上历史最严,无论是月饼的价格、包装,还是信息留档,都面临着更为严格的监督。
所以,今年中秋的499元月饼之谜,自然就线元猛打擦边球,明面上少的钱就从运费里补,反正买家懂的都懂,顺带还能借着更低的标价获得更高的买家点击率和商品位次。
其实,从管理文件的许多细则中就能清晰地看出,这哪里是一本指导规范性文件,分明就是月饼商家和监管部门间的「斗智斗勇罗曼史」。
早期哄抬价格的“月饼刺客”为了躲避价格监管,选择将商品和包装分开售卖来拆解价格,或是将月饼和其他商品进行礼盒混装,借此来混淆单品价格。
最常见的就是「酒+月饼」的套餐,酒行老板被问到就说是在帮着卖月饼,月饼老板被问到就说是帮朋友卖点酒,障眼法打了不说,套餐礼盒的价格会更具迷惑性,最终溢价严重。
除此之外,月饼与各种IP展开联名,此举对年轻人的收割效应更为明显,好看成了第一要义,至于月饼本身,似乎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限价政策对联名月饼的影响不大,毕竟就算正常标价也能通过饥饿营销获取极高的「粉丝利润」。
要是商家通过三方代理渠道来囤货抬价,是完全能够在正常标价的情况下绕开价格监管,完成对粉丝的收割的。在全网断货的情况下,这款产品有的发货期都已经推迟到10月中旬,许多等不及的哈迷已经乖乖去给代理送热钱了。
但要说最狠心的,还得是那群搞月饼票的商家,协同另一伙卖中秋蟹票的,把送礼玩成了「人情期货」交易。
商家先以低于面值的价格卖给代理,代理再用所谓八九折的「伪优惠价」卖给顾客,等顾客送完票后,商家又让票贩子出去以低于购买价的金额来回收月饼票,一手漂亮的空手套白狼,直接赚得盆满钵满。
就算有部分顾客前去兑换,以库存紧张 需临时调货为借口,拖延几日后再找货来补上也不迟,而更多的收礼者不是把票放过期了,就是丢给票贩子换现金了。
更搞笑的是,有些代理还会忽悠很多中老年人来当贩票下线,以囤月饼票售卖 赚差价 为由,非法收集下线们的资金,最后卷款跑路。
虽然月饼票的「金融套利」玩法不能一招吃遍天下鲜,但较早运作这套的玩家确实狠狠地割了一波韭菜,并将其成功写进了当今监管规范当中。
暂且抛开「脱实向虚」的月饼票,在实际当中,月饼生意的 经营周期 其实非常有限,库存压力也十分巨大,稍不注意就砸手里了,但在这样的背景下,依旧有许多商家选择赌上一个月,期待着赚回一年的钱。
月饼生意的利润是有目共睹的,但大部分人的概念还停留在「挺赚」上,殊不知真实情况下,这就是一个活脱脱的暴利行业。
从多年的行业均值来看,假如不往月饼里面塞点什么山珍海味,一盒月饼的正常生产成本也很难超过70元,算上包装成本和渠道成本,毛利率基本都维持在50%以上;而对比同样被视作暴利行业的镜片业,其行业龙头的毛利率也不过才45%。
对于元祖食品和广州酒家这两家上市企业而言,月饼生意是妥妥的顶梁柱,广州酒家的月饼业务毛利率均高于56%,疫情前的利润率则更是稳超60%。
元祖食品在合并中西糕点礼盒业务前,单一月饼礼盒的毛利率最高曾达到过67.83%,就算后期与西点合并披露,毛利率也超过了50%。
而卖月饼的季度就是当年的业绩生命线,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能定生死,以元祖的营收数据为例,明显能看出拥有中秋节的第三季度能够一柱擎天;况且相比广州酒家,元祖拥有蛋糕、烘焙等其他业务线条,没想到还是如此倚重月饼业务,可见其利润有多么可观。
除了自产自销的品牌,许多贴皮+代工的月饼产品就更赚了,这些品牌不仅借 跨界 赚了一波中秋节流量,还顺带收割了一波粉丝的钱包,横竖都赢麻了。
当年还曾传出LV推出了月饼礼盒,引来了许多网红抢购,没想到就是国内厂家的贴皮自产。等LV官方下场辟谣后,场面一度十分尴尬,毕竟很多买家都深信不疑,结果500多块的定价硬是卖了一百多万元。
从本质上来看,此类月饼产品多少沾了点「买椟还珠」的意味,几乎没人在乎味道好不好,只要Logo明显,包装独特就值得了,所以这类月饼的毛利率超出100%都不足为奇。
前几年都是星巴克之流来搞中秋营销,今年茅台也蹚了这滩发财的浑水,并且稳稳抓住了要领,你想要体面,我就帮你体面!
要说茅台冰淇淋加入诸多酱香风味的品牌元素,这还算是一种跨界融合,而那被炒出高价的茅台月饼就是纯套皮,礼盒内的月饼和酒 根本不沾边。
他们吹着自家的糕点坊来大肆提价,虽说卖得就是逼格,但他们的溢价幅度 是最狠的,毕竟除了高级招牌的光环外,出品素质还真不一定比得过专业代工厂。
△星级酒店糕点师亲自制作兴许还能安慰灵魂,但假如还是代工贴牌,那就亏大发了
因为相比对雪糕刺客的强烈排斥,国人对高价月饼的忍耐度似乎已经被PUA出来了,毕竟月饼的消费频次比雪糕还低,每年中秋的定期流血也就只能咬咬牙了。
大家买完一提身价不菲的月饼礼盒后,心里可能会想着:我cao,卖这玩意儿是真?发财啊,殊不知自己手上即将被送出的月饼,本该是用来吃的。
幸运的是,区别于低价雪糕市场在 渠道挤压 下的没落,平价月饼市场的存活生态居然比想象中好很多。
究其原因,主要是月饼成本真心不高,省去不必要的浮夸包装,把月饼论斤卖,能用更高的销量来填补部分让利造成的损失。
平价月饼店多为个体经营的本地店铺,月饼销售周期短,人力和材料的投入均十分有限,在大爷大妈们的鼎力支持下,总体利润依旧强劲。
纵使很多年轻人厌倦了月饼人情,但多少有点身不由己,所以高价月饼整出来的钱窟窿得自己补上。
首先是在自制月饼领域,无论做月饼的材料还是模具都得自己掏,相关商家则直接推出了合订本,把月饼的一生都给你包圆了。
从8月开始预热中秋,这些做DIY月饼生意的店铺自然就开始红火起来了,平常月份100+的销量,直接猛增至月销几千,乃至几万。
其次,许多靠包装来赚利润的割韭菜行为也同样被人诟病,所以许多人转向DIY和定制包装上,这也给市场带来了新的商机。
现在,不仅有正常的定制设计款,还出现了更多可重复利用的收纳月饼盒,承接了儿时月饼铁盒 装针线的新时代重任,甚至有的商家还推出了月销上万的盲盒月饼盒,果然是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生意。
但无论月饼市场如何扩张演变,低消费频次和人情消费的特性就注定其价格无法走向真正的平价,除了本地小店外,当前购买月饼几乎很难下百元,所以今年电商平台上200元至500元的月饼礼盒依旧是主力军。
有人图一份人情而无视高价,有人想吃月饼却对价签直摇头,也有人在厨房里对着自制月饼焦头烂额,商家们同样在着急今年到底挣不挣得到钱。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相关文章
- 9月12日晚间公告汇总:良品铺子回应月饼吃出塑料 中百集团公告称免税资质存重大不确定性
- 中秋节最倒霉男子吃月饼坏了两颗牙
- 和乐融融温情暖暖!这样过中秋蛮有爱
- 惊艳所有人│盘一个电饼铛!在家就能做出好滋味的月饼
- “中国月饼名城”茂名宣传片《粤海生明月
- 深夜测评 6款宁波热门月饼谁是颜值担当?谁是性价比之王?
- 天猫超级品类日月饼专场引爆销量 创吉尼斯世界纪录
- 月饼功效花样百出 吃了就能隆胸、抗衰老?
- 市场监管总局:遏制过度包装、“天价”月饼有这些实招
- 北京海关助中秋月饼热销海外
- 晶莹透彻的冰皮月饼可以在家动手做起来
- 农村留守老人扎堆为在外打工的儿孙赶制手工月饼
- 农家传统月饼月饼挂牌
- 月饼专柜消失!卖不出去的月饼去哪儿了?记者实地探访发现
-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1批次黑芝麻月饼抽检不合格
- 中秋将至 为了一口鲜肉月饼 有上海市民排队5小时
- 中消协:今年的月饼大了、盒子薄了包装“瘦身”效果明显
- 送上月饼还有口腔保健镇江40名环卫工欢度中秋
- “康佰利”蛋黄月饼掰开却是青红丝 厂家:和面放蛋黄
- 潮人新知 吃月饼前你可曾想过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