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月饼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苏式月饼

苏式月饼

祭月仪式凝聚四方乡亲桂花月饼寄托思乡之情咸宁人在浓浓桂花香里过中秋

中国月饼网2023-04-20苏式月饼教你蒸月饼
皇宛月饼,教你蒸月饼,腾喵月饼,祭月仪式凝聚四方乡亲桂花月饼寄托思乡之情咸宁人在浓浓桂花香里过中秋,皇宛月饼,教你蒸月饼,腾喵月饼昨晚,中秋之夜,咸宁市咸安区桂花镇石城村大屋雷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中国民协的50多位专家、中

祭月仪式凝聚四方乡亲桂花月饼寄托思乡之情咸宁人在浓浓桂花香里过中秋

祭月仪式凝聚四方乡亲桂花月饼寄托思乡之情咸宁人在浓浓桂花香里过中秋,

  皇宛月饼,教你蒸月饼,腾喵月饼昨晚,中秋之夜,咸宁市咸安区桂花镇石城村大屋雷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中国民协的50多位专家、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栏目组等在现场观看了这场隆重的祭月仪式。

  仪式分为请神、娱神和送神三大环节,晚8时,月亮爬上山头,仪式正式开始。身着素服的主祭从村口的吴主庙中请出日月神位,由雷姓男丁64人及乐队组成的仪仗队护送到祖堂前,正对着堂前的圆形池塘,队伍以堂正门与池塘边的祭月台为中轴线呈八字形列开,四周围满村民和游客。

  咸宁是桂花之乡,嫦娥文化之乡,桂花与月亮,在当地是密不可分的。每到中秋,当地会举办隆重的守月华、祭月仪式,以表达对大自然的感谢。

  闻到桂花香,就闻到了秋天的味道。相传,3000多年前,屈原途经咸宁写下了“奠桂酒兮椒浆”“沛吾乘兮桂舟”的美妙诗句。

  祭月仪式以咸安区桂花镇石城村大屋雷为主,该村有900多年的历史,大屋雷的中秋祭月习俗源远流长,大型祭祀兴起于道光三年(1823年),当年春闱高中进士的雷以諴在中秋回乡省亲,举行了大规模祭祖祭月活动,现行大屋雷村中秋祭月仪式由此而来。该仪式在1945年因故中止,直到2010年才重启这一仪式。

  村民雷应佳今年65岁,是咸安区民协会员。他介绍,大屋雷村有2600多人,以雷姓为主,祖上自北宋迁居过来,至今有900多年历史。咸宁地区有中秋守月华的习俗,该村也一直有祭月传统,一年一小祭,五年或遇丰收年一大祭,后因故于1945年中止。

  祭月仪式分由主祭、神丁、乐队、轿夫和28名星宿,至少需要64人。今年8月初,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摄制组专程来到咸宁市咸安区桂花镇石城村大屋雷,拍摄这一传统祭月仪式。

  现在的年轻人都在外工作,需要这么多人怎么办?大家非常担心人凑不齐而无法拍摄,没想到的是,该村在群里发出这一消息后,得到了村民们积极响应,大家一致表示,无论多远都要赶回来协助拍摄。

  “传统活动的举办,将村民的心凝聚在一起,大家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让大屋雷出名,把家乡建设得更好!”该村村主任雷应永说,喜迎新时代,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今年的中秋夜,村里举办的这场大型祭月仪式较往年更加隆重。

  雷武东今年47岁,是一名糕点师傅。前段时间,他曾教法国大使做咸宁桂花月饼。他介绍,他是大屋雷人,小时候最渴望的就是吃一块当地的雷氏月饼。那时候的老式月饼,是由村里老人用炭火烤成的,表皮上有层芝麻,里面有桂花、冰糖等,香甜可口。吃完之后,桂花香味留在唇齿之间,说话都带着香气。

  后来,这种老式月饼越来越少,他便自己学艺制作糕点,根据回忆自己制作雷氏月饼,并且紧跟市场流行风,将老式月饼改变成现在的广式月饼。

  在他的操作间里,记者看到他将月饼皮做好后,便调制桂花馅料,只见他抱出一个小坛来,揭开盖子,顿时整个房间都弥漫着桂花的香味。他说,每年到了中秋,他们都要上山打桂花,将新鲜桂花腌制后用坛罐密封保存,食用时取出来制作各种桂花食物。

  他的小店生意非常好。他说,在这个小镇,平常月饼每天可以卖到300至500个,到了中秋节这几天,可以卖到1000个以上。下一步,他将继续研制适合网上销售的桂花月饼,以慰藉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奠桂酒兮椒浆”,相传屈原途经咸宁而作,咸宁民间酿制桂花美酒的历史悠久。有诗人尝过咸宁的桂花酒后写道:“桂乡待客,岂让吴刚专利;淦水飞觞,能招李白忘情!”

  咸安区桂花镇柏墩村村民聂朝全是有名的酿酒师傅,他的酿酒坊开了多年,村民们路过时,远远便能闻到酒香。他介绍,酿制桂花酒是传统手艺,他随村中老师傅学艺后,自己开了这个酒坊。

  他说,酿制桂花酒,需要好酒,更需要好花。每年将打来的新鲜桂花放在通风阴凉处摊开风干一夜,挑选出肉厚瓣大的桂花,用冰糖拌匀,放入坛中发酵两三天后,再倒入35度以上的米酒或纯粮酒,密封后放在避光处保存,一般三个月后便可开坛饮酒。如果能存放一年后再饮用,味道更好。

  他打开一坛桂花酒,立刻桂香飘满屋,尝一口,甘甜醇绵。他说,每到中秋晚上,一家人坐在月亮底下,咂一口桂花酒,尝一块桂花月饼,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他每年要酿造3吨左右酒,其中一部分专门做桂花酒。为了参与市场竞争,他还专门创建了自己的品牌“汇桂液”桂花酒。

  在桂花镇,一条不足一公里的街道上,有4000多户居民、400余家网站、十余家快递公司扎堆,他们在往全国销售桂花苗木,年销售额约2亿元。

  千百年来,咸宁饱经沧桑,至今仍然古桂成林。1994年,中国花卉协会桂花分会初步统计,全国15省市有百年以上的古桂2200株,其中2000株在咸宁。该市桂花镇柏墩村,有成片的古桂花树林,其中一棵古桂据考证生长于明朝洪武十八年,距今已600多年,前几年仍每年产鲜花三四百斤。

  咸宁桂花资源以其独特的优势,始终保持全国领先地位,摘下5个“全国第一”的桂冠。

  据介绍,桂花有4个品种群:四季桂、金桂、银桂、丹桂。全国已知160多个桂花品种,咸宁市有88个,品种数量占全国第一。1985年,全国桂花质量鉴定会在杭州召开,咸宁桂花因朵大、瓣厚、色黄、香浓被评为全国第一。

  该市林业局统计显示,该市6个县市区45个乡镇栽植桂花,面积约9.7万亩,其中桂花基地7.6万亩,现有产花树约100万株,年产鲜桂花约150万斤;桂花苗圃2.1万亩,每年产桂花苗2.5亿株,苗木销售收入过亿元;加上食品、香料、美容等加工业、旅游业产值,桂花全行业产值达10亿元。该市植桂面积居全国第一; 桂花产量居全国第一;桂花质量居全国第一。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