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风尚——我们的节日·中秋话文明优秀征文展
新时代新风尚——我们的节日·中秋话文明优秀征文展
新时代新风尚——我们的节日·中秋话文明优秀征文展,私人定制月饼,贵港宜宾月饼,月饼大数据原标题:新时代新风尚——我们的节日·中秋话文明优秀征文展~
9月8日-14日,崇明区精神文明办开展了“新时代新风尚——我们的节日·中秋话文明”征集活动,征集令一经发出,就收到了热心市民们的投稿,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中优秀征文作品吧~
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中秋节和春节一样是个思念家人希望合家团聚的日子。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大家冀望无缺,期盼圆满,而十五的月亮,唯八月最明,数中秋最圆,中秋之夜,夜色皎洁,人们仰望如玉如盘的明月,把一年中最圆最亮的月亮视为团圆的象征,所以中秋节的月亮就赋予了亲人望归、游子思乡的意义。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中国的传统礼仪十分重视家庭的亲情,家庭中长者慈爱晚辈,儿孙孝敬老人,这是每个家庭和睦、兴旺发达的必要条件,即使在以前很艰苦的岁月里,全世界的华人家庭都牢记尊老爱幼、父慈子孝的传统美德,使得每个家庭得以延续发展。幸福的家庭中,长者有儿孙满堂享受天伦之乐的希冀,夫妇之间有长相厮守卿卿我我的恩爱,幼辈有承欢膝下照顾老人的孝心。但现代社会不是封闭的小农经济时代,而是活跃开放多元的,人们不可能只顾小家,一定要走出家庭,走向社会的各个领域去学习、工作。他们有的只能一星期、三五月,甚至半年、一年才能和家人团聚,特别是守卫祖国大门的军人,保卫群众安宁的公安武警官兵,以及服务行业,他们忠孝不能两全,面对亲情、爱情、家国情,只能把国家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哪里有困难、危险,哪里就会出现他们的身影,他们总是舍小家顾大家,在血与火,生与死考验面前恪尽职守,而不能在节假日履行儿女、配偶、父母的责任。安享太平盛世人们,千万要牢记他们的付出。
露起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的一轮圆月又钩起了妻子对大哥一家的无限眷念,他们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末迁居祖国宝岛台湾,40多年没有音讯,只能在中秋、春节家乡兄妹相聚时遥望思量,1988年,大哥夫妇终于回到大陆探亲,祭奠父母,兄妹五个诉不完的思念情,流不断的激动泪。每逢传统节日,大哥也总会来电话问候,谈青少年时在家乡的美好回忆,有插秧割稻的劳作的辛苦,也有摸鱼捞虾的童趣。他从媒体关注崇明的变化,会如数家珍地谈起崇明的森林公园、陈海公路、西沙湿地、长江隧桥,拳拳之心溢于言表。可惜天不佑人,去年中秋节前,大哥不幸离世,惜哉,痛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传统节日。根据史籍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等活动。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八月十五月儿明啊,爷爷为我打月饼啊,月饼圆圆甜又香啊,一片月饼一片情啊。”每当听到这首歌都会令人心潮澎湃,为了那与圆月相映生辉的月饼,更为了我们心中那份挥之不去的浓浓亲情。晴朗的夜空中,一轮圆月如金轮玉盘,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甜丝丝的月饼,吃茶、饮酒,倾诉着团圆的喜悦,遥祝着远方的亲人。
中秋佳节,金桂飘香。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我做了一桌丰盛的菜肴,专等孩子们回家“风卷残云”。
大约十一点钟光景,门外传来了两声熟悉的喇叭声,循声望去,一辆乳白色的小轿车缓缓驶进家门前水泥场地,车未停稳,就传来“爷爷、奶奶”的招呼声,那是儿子一家回来了。
儿子,在上海开公交;媳妇,在崇明保洁公司;孙子,在育林中学读书。中秋节,我们一家又团圆了。儿子把香烟老酒递给了我,媳妇把补品递给了老伴,老伴揉皱的脸上堆满了笑容。小孙子放下了肩上的书包,从里面拿出一包东西,原来是两盒鲜肉月饼。正当我们大家惊讶之时,小孙子道出了原委。原来这孩子在超市里看到爸爸妈妈给爷爷奶奶买好吃的,他想,我不是从前的小孩子,也要像父母一样孝敬爷爷奶奶。于是今天早晨背上书包,到楼下月饼店里买了两盒鲜肉月饼——这是他平时积攒地零花钱买的。小孙子双手捧着月饼,送到了爷爷奶奶面前,瞬间给全家人带来了惊喜,大家沉浸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之中。
吃中饭了,满满的一桌菜肴带着诱人的香味,夹杂在一家子的欢声笑语之中。当儿子、媳妇夹着菜准备送到我们的饭碗之中时,小孙子突然摆着手叫停了。轻轻的一声“放下”,活像下命令似的,餐桌上的气氛一下子像被凝固似的,我们面面相觑。只见小孙子快步来到厨柜前,利索地从里面拿出碗和筷子,说:“爸爸、妈妈,我们一家子是个集体,在集体场合夹菜之前应该使用公筷”。顿时,全家人都恍然大悟,五人组成的家庭小集体,碰杯声、祝福声不亚于大型酒会上的隆重场面。当我们一家子用餐结束时,小孙子捧着手中的碗一个劲地寻找着什么,还到我们的碗里逐个检查。小孙子一本正经地说:“我在语文书上读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我们绝不能浪费一粒饭粒”。我接过小孙子的话茬说:“一粒米,千滴汗,小孙子做得对,我们应该向你学。”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承载人们对团圆和睦的美好追求,蕴含着浓浓乡情和家国情怀,中秋节来临之际,也正是宣传传承优良家风的好时机。众所周知,在广大农村,过去婚丧喜庆、甚至生子、升学、建房等,不仅家家都要办席,还会讲排场、比阔气,成为广大群众沉重的负担。我中心倡议大家要弘扬传统美德,培育文明家风,移风易俗。
整治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一是通过大力推广文明积分、道德超市、红黑榜等做法,发挥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最美家庭等示范带动作用,加强正向引导,对农民群众的文明行为给予相应的精神、物质奖励;严格落实农村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等事宜报备制度;二是集中开展“农村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活动,等等。创新治理方式、形成长效机制,不断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推动文明乡风建设。
厚植新风正气,党员干部以身作则。“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就是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过程,是把‘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贯穿美丽庙镇建设全过程的生动实践。推进,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多彩画卷正在庙镇徐徐展开。在农村,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管好了党员干部这个关键,群众工作就会好做。这就要求,各地在推进移风易俗的过程中,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干部需要带头执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自觉接受监督,层层压实责任,维护好党员干部良好形象,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乡村焕发新气象,村规民约定措施。庙镇充分发挥“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的作用,让广大群众由“要我文明”向“我要文明”转变,乡村治理效能得到提升。让乡村治理有了抓手和载体,基层自治工作变得既有“规矩”又有“温度”。一是要开展村规民约制定修订,充实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移风易俗内容。二是要出台约束性措施,明确告诉村民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红白喜事等应该怎么操作、不该做什么。值得注意的是,农民是乡村的主人,也是治理的主体。在这一过程中,要按照地域、民意等,标准清晰、有奖有罚,以合适的形式制定约束性措施。既要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突出村民自治,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又要不断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村民的道德水平,让村民的文明素养得以内化于心、外践于行,让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在村里蔚然成风。
崇明——生态崇明、崇德明礼,如果你有更好的资讯提供,请发送至邮箱:,“文明崇明”期待您的更多关注!
相关文章
- 自己在家怎么做月饼(没有烤箱如何在家自制月
- 台湾“主流”月饼绿豆椪
- 皇帝过中秋也吃月饼吗?吃得有多讲究呢?
- DIY月饼:感受浓浓的中秋味道
- 数字月饼价格上万 合理促销还是钻500元限价空子?
- “网红”月饼更健康?听听营养专家怎么说
- 毅美商贸:用心铸就行业品牌
- 中秋节广式五仁月饼制作过程回油和馅心发硬问题一次讲清楚!
- 网络中国节·中秋|略阳一爱心企业送月饼 中秋佳节暖人心
- 青岛月饼礼盒以简约平价为主 私人定制成市民新宠
- “天价”月饼礼盒背后:网传供应商内部消化的星巴克月饼仅5元一枚
- 怎么吃月饼才健康格瑞思月饼
- 月饼盒也玩“超级变变变” 八旬阿爹不简单月饼包装盒做成精致挂钟
- 情系中秋︱传承工匠精神冠生园月饼香飘海外
- 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必过宝典99%的童鞋看过此文面试通过了
- 如何自制酥香可口的潮式月饼?中秋夜即将到来赶紧行动起来!
- 百年宫燕网红系列---燕窝流心月饼
- 关于月饼的五个真相!中秋节吃月饼要吃得明明白白
- 香港美心月饼 让中秋团圆有更多惊喜
- 豆沙枣泥枸杞山药月饼馅料水分检测仪种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