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月饼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滇式月饼

滇式月饼

中秋月饼真的可以发!少数民族过中秋有更多打开方式!

中国月饼网2023-04-23滇式月饼月饼标贴
la月饼,月饼标贴,月饼彩色,中秋月饼真的可以发!少数民族过中秋有更多打开方式!,la月饼,月饼标贴,月饼彩色月亮又要圆了,和月饼一样如期而至的还有的发文,时刻提醒着干部:月饼,可不能随便买、随便发!而另一种声音也很响亮

中秋月饼真的可以发!少数民族过中秋有更多打开方式!

中秋月饼真的可以发!少数民族过中秋有更多打开方式!,

  la月饼,月饼标贴,月饼彩色月亮又要圆了,和月饼一样如期而至的还有的发文,时刻提醒着干部:月饼,可不能随便买、随便发!而另一种声音也很响亮:月饼,我的福利!归来吧!

  “月饼是个小事儿,但困扰我们大家很久的一个问题是,我在北京当市长的时候就发现,月饼已经和交通有联系了,从东城送西城,西城送北城,转圈儿送。而且,送来送去,发现篮子里变得无奇不有。月饼篮子里有手机、有钱、有金银首饰。”去年,中央、书记曾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作反腐报告时专门提到了月饼。越来越不像话的月饼,在今年又毫无意外的成为了“反”的焦点。这不,中央纪委已提前“盯”上了小小的月饼。

  近日,中央纪委监察部召开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工作座谈会。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黄树贤在会上强调,要紧紧盯住中秋、国庆两个节点,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深入推进纠正“”工作。会上明确提出,要紧盯“两节”期间公款送月饼节礼、违规公款吃喝、公款旅游、违规发放津贴福利等问题,坚决予以纠正处理。对顶风违纪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越往后执纪越严、处理越重。

  很多人非常郁闷送礼跟月饼联系了起来,不是说中秋是可以发放少量的节日慰问品的吗?人家只不过是想按照传统过节而已!

  的确,中秋发放节日慰问品,可以的!《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的通知》(总工办发〔2014〕23号)规定,工会经费可以用于由工会组织的职工集体福利等方面的支出。主要用于工会组织逢年过节向全体会员发放少量的节日慰问品,会员个人和家庭发生困难情况的补助,以及会员本人过生日的慰问等。在补充通知中说明,基层工会组织逢年过节向全体会员发放少量的节日慰问品。其“逢年过节”的年节是指国家规定的法定节日,包括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节日慰问品”原则上为符合中国传统节日习惯的用品和职工群众必需的一些生活用品等。关于“少量”的标准,由省级工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而且财政部《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规定,“非货币性集体福利以及各项现金补贴”、“职工困难补助”、“离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等福利,均属于“福利费”使用范围。

  从这些通知规定可以明确,中秋节属于国家法定节日,月饼符合中国传统习俗,在中秋节作为职工福利,以工会经费或者企业福利费购买简装月饼是可以发给干部职工的。

  小编是绝对赞同法定节假日可以发放福利哒,但是,对于超出月饼实际价值之外的奢靡、变相贿赂的载体、公款肥私的行为和庸俗化的“交际风”也是深恶痛绝的。

  我们都知道,中秋节起于唐朝初年,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月饼喧宾夺主地成了中秋的主角,而中秋佳节的本意——亲人团聚、民族融合——反而变淡了。月圆这个自然景象寓意为血亲团聚、民族和睦、国家一统的日子的中秋节过成“月饼节”,人们忙于奔走,忙于送礼请客……更有甚者,把月饼和钻戒黄金甚至楼房等“赠品”捆绑……真心为难要跟“月饼”死磕到底。

  小编不禁想到在中国,不仅汉族过中秋节,侗族、苗族、畲族、壮族、傣族、黎族、满族、朝鲜族、高山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也是过中秋节的,他们的中秋节隆重热闹,完全不是“匆匆见面、一盒月饼、三句话”的走亲访友外加品尝一块被商家过度包装炒作的月饼过完了事的情况。

  畲族陪客唱歌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畲族把这天视为走亲访友的好日子,而陪客唱歌又是畲族的独特习俗。中秋歌节不但要陪客唱,还要集中到县城去对歌。对歌的时候,男女各站一边,女的还特别喜欢挤在一起,不参加唱歌的妇女,也要和歌者挤在一起,以壮声势。

  朝鲜族“探月”朝鲜族则用木杆和松枝高搭“望月架”,先请老人上架探月,然后点燃望月架,敲长鼓、吹洞箫,一起合跳《农家乐舞》。

  黎族“调声节”黎族称中秋节为“八月会”或“调声节”。届时各集镇举行歌舞聚会,每村由一“调声头”(即领队)率领男女青年参加。人员到齐后,大家互赠月饼、香糕、彩扇和背心,成群结队。入夜便聚集在火旁,烤食野味,痛饮米酒,开展盛大的对歌,未婚青年趁机寻找未来的伴侣。

  苗族“跳月”每到中秋之夜,明亮亮的月光照遍了苗家山寨,苗族男男女女全家团聚后,都要到山林空地上,载歌载舞,举行“跳月”活动。

  青年男女在“跳月”中,相互寻找心上人,倾吐爱慕之情,表示要象水清和月亮一样,心地纯洁明亮,永结白头之好。每逢中秋之夜,苗族群众沐浴着如丝缕的月光,吹奏悠扬的芦笙,跳起苗家歌舞,青年们在“闹月”活动中互相寻找意中人,互相表白要象月亮和清水一样,心地纯洁明亮,永结百年之好。

  蒙古族“追月”中秋之夜,蒙古族人爱做“追月”的游戏。人们跨上骏马,在银白色月光下,奔驰在草原上。他们朝西放马奔驰,月亮由东方升起,坠落天西方。执着的蒙古骑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

  藏族“寻月”西藏一些地区的藏族同胞欢度中秋的习俗是“寻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们,沿着河流,跟着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围河塘中的月影寻遍,然后回家团圆吃月饼。

  有意思的是,藏族人民有自己的团圆节日,藏历的十二月二十九日是驱鬼节,家家户户驱鬼消灾,团聚在一起迎接新年。在藏族人心目中,月圆之日是很吉祥的日子,许多宗教节日和赛马节都选在月圆之日举行。

  赫哲族“祭月”在我国东北的赫哲族聚居地,每逢中秋佳节,人们要采葡萄、祭月。相传是为了纪念一个聪明、勤劳的赫哲族媳妇。她受不了婆婆的虐待,跑到江边向月亮求救。最后终于奔到了月亮上。

  鄂温克族“供月”鄂温克族同胞过中秋节以合家欢聚、供月为主要内容。节日期间还探亲访友,互相宴请。中秋夜晚,人们聚集于篝火旁,欢歌曼舞,直至深夜。

  每逢中秋节这天,小伙子一清早就带上火药枪上山打火雀、野鸡,猎取节日野味。姑娘、媳妇们忙着到湖边、池塘里抓鱼。他们都忙着准备节日的晚餐。老阿妈则忙着舂糯米,做大小不同的食物,四只桌角上各放一个糯米圆饼,每个饼上插一炷冷香。待到月亮从山林上空一升起来,就点燃冷香,全家大小开始“拜月”。然后,对空鸣放火药枪,以示对英雄岩尖的敬意。最后,全家老小欢乐地围坐在小方桌旁,品尝食物,谈笑赏月,尽兴方散。

  广西侗族“行月”广西侗族以行月方式欢度中秋。月亮千起来的时候,经过充分准备的芦笙歌舞队,踏着月光来到邻近的山寨赛歌赛舞,乐声震耳,舞姿婆娑,欢乐的人群沉浸在似水的月色之中。

  土族“打月亮”在土族的原始宗教信仰中,人类与月亮的关系密不可分,土族将月亮与太阳并称“日月二吉”,认为二者都是天的一部分,可见,土族人民对月亮有深厚的宗教情感。中秋之夜,家家院子里放一盆清水,当圆月的倒影出现在盆中时,人们便不停地用小石子击打,直把那轮圆月打得“体无完肤”。

  民俗专家表示,虽然各民族的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向往,都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也希望无辜的月饼早日从“”焦点里脱离出来,继续让我们无忧无虑地品尝这一传统美食~(部分内容由中国民族宗教网综合,图片来源于网络)(中国西藏网 文/王茜茜)

很赞哦!